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72.
对近年文学批评中表现出的凌空虚蹈和惊人的雷同现象加以观照、思考,可以看出两个突出的问题1、先验性理论演绎的重复性;2、缺乏创见的平庸性.真诚实效的文学批评应当呼唤新鲜的、个性的、扎实的批评. 相似文献
73.
8月6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出版了其新书《李光耀观天下》,主要收录了他对世界大国和国际趋势的分析与见解。在《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中关于日本的章节中,李光耀提出一贯观点称“人口统计会左右人们的命运”,强调老龄化将使经济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74.
刘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319-325
汉娜·阿伦特一生最大的思考重心是“关于平庸的恶的思考”。她的“平庸的恶”的概念来自于其“根本恶”的概念。她认为“根本恶”是极权主义制度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史无前例的恐怖,而“平庸的恶”则是由于此状态中的平常之人被完全洗脑与控制之后,在丧失了人的自由性与思想性,从而丧失任何道德判断力的条件下所犯下的不自觉的恶行。阿伦特指出的这两种“恶”实质上是从社会与个体两方面揭露了现代社会极权制度下人性的丧失状况。 相似文献
75.
现代社会的"恶"与现代人的"不思想"——阿伦特伦理思想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伦特指出了"恶的平庸性"与西方道德思想传统的冲撞,揭示了这一传统回避人类恶的困境。他通过对艾希曼这个典型的分析,指出现代社会的"恶"与现代人"不思想"的直接联系,因为艾希曼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愚蠢、邪恶或者施虐本性,而是"不能思想"。"不能思想"导致了一个普通的人犯下了骇人听闻的滔天大罪。如此思想便是使人不作恶的条件,思想的破坏性会对判断能力产生解放的效应。判断能够实现思想并使思想在表象世界中彰显。 相似文献
76.
44岁那年,她下岗了,丈夫一年前也下了岗,儿子正在大学念书,她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下岗使她这个家里的顶梁柱遭到了沉重一击。但是她不能倒下,所有的眼泪和痛苦都必须咽下,她还要继续支撑这个家。 相似文献
77.
7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3)
阿伦特作为西方20世纪最具思想深度的女性哲学家,她的平庸之恶理论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重点探讨什么是平庸之恶、平庸之恶产生的原因、平庸之恶的危险性以及如何避免平庸之恶四个部分,对阿伦特平庸之恶的理论进行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79.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时将《会真记》中年仅四十余岁的"郑氏孀妇"改为"年六十"的相国"老夫人",乃是为突出其为"老封建"、适应其题目正名体例要求、囿于演出角色限制等原因。作品有意把她写成缺少主见的愚蠢平庸的老妇,这从不带随从而扶柩千里、同意张生附斋、兵围时的无计可施、拷红中的被拷等事件中便足以说明。认为老夫人无比阴险狠毒或是有意玉成崔、张好事的两种代表性评论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