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幸存者密码     
《阅读与作文》2009,(12):26-28
飞机如风筝断线般急剧坠落;小山一样的巨浪汹涌地扑向岸边;无情的烈焰吞噬着房屋……这些噩梦实实在在地落在了某些人身上,可他们却死里逃生,顽强地活了下来。大难不死并非偶然,正确的“求生反应”值得所有人学习。  相似文献   
22.
《领导文萃》2008,(6):131-131
泰坦尼克号沉入冰海,这次海难死亡者多达1503名,仅704人获救。幸存者约定,每隔10年到瑞士洛桑城举行一次集会,以纪念这次事件。  相似文献   
23.
我们知道,人眼的视觉细胞分为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对亮光下的各种颜色的视觉起作用,而视杆细胞主要对暗光下的视觉起作用。另外,瞳孔的大小可以随光线的强弱而自动变化。当人处于明亮的环境中时,瞳孔开放的直径较小,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而当处于暗环境时,瞳孔开放较大,进入眼内的光线增加,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我们的眼睛总能得到足够的光线刺激,  相似文献   
24.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苏菲主义思想是莱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苏菲主义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本文涉及到苏菲主义的内涵,哲学与宗教的区别;讨论了伊德里斯·沙赫与苏菲主义的关系,西方新苏菲主义与伊斯兰教的苏菲主义的区别;最后,驳斥了苏枕的“苏菲主义推崇众人皆信教,它完全排斥理性、否定国家形式”的说法。莱辛接受的苏菲主义是西方语境下的苏菲主义,它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郁喆隽 《人才瞭望》2016,(11):84-84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不少大屠杀的幸存者在“二战”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养成了奇怪的“习惯”--即便市场上商品并不短缺,也要往冰箱里塞满食物。很多食物储藏久了就会过期甚至变质,但他们宁可把食物扔掉,也绝不能容忍缺少吃的东西。对这些当事人而言,饥饿的记忆是如此刻骨铭心,他们再也不能也不想挨饿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生活状态可以迅速地发生改变,但心态的改变是有延迟的。  相似文献   
26.
灾前预感 震惊全球的美国“9·11”袭击事件发生不久,从灾难中逃出的幸存者中便出现许多离奇的传说。 就在袭击发生前不久,很多幸存者基于一种不能言说的本能反应,开始改变原来的工作或行动计划。一名女乘客在排队登机时,突然感到胃部剧烈疼痛。  相似文献   
27.
许心蕾 《现代妇女》2009,(12):33-33
印度的一个动物园主带着他的家人和动物,搭乘一艘日本货船移居加拿大,不幸海上遇险,货船沉没,最后只剩下两个幸存者,一个是园主的16岁的儿子帕特尔,另一个是一只名叫帕克的孟加拉虎,人虎共处于一只小救生艇,在无边的大海上漂流了227天。  相似文献   
28.
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每每看到幸存者和救援者的日常生活,总会有一种同情和感动;每每想到一间间倒塌的校舍以及在校舍废墟下逝去的青春面庞,就会有锥心之痛;每每看到孩子在灾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就会有一种无奈和欣慰,是的,纵然是天塌地陷,生活还要继续,生者也还要前行、这不仅需要我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更让我们具有一种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反思:对于地震,我们的学校教育能给孩子怎样的帮助?学校的课程能给孩子什么样的帮助?为此,我们需要开发以防震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地震的知识,有一定的保护、自救、求生的能力和面对灾难的坚强。  相似文献   
29.
1939年2月14日,日军侵占了海南岛南部重镇三亚。人类战争史上最肮脏、最无耻的军妓制度,也在侵略海南岛的日军部队中普遍实行,海南各地被抓逼充当日军慰安妇的年轻妇女,与从韩国、朝鲜、菲律宾、日本诱骗而来的妇女一样,在遍及海南各地的日军驻地慰安所里惨遭蹂躏。慰安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苦难,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而慰安妇代表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近代史上最最苦难最最血泪的那一页。  相似文献   
30.
关于慰安妇问题研究的契机、意义和贡献姚:苏教授,您是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后到上海师范大学工作。最初从事的是帮会史和毒品史的研究。当时,社会史在大陆方兴未艾,上海师大历史系又以秘密社会和底层社会研究见长,是什么样的契机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