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母语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传承了太多的民族底蕴,太浓厚的民族感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当今世界多元竞争与交汇的时代,向着五湖四海的兄弟朋友喊出中国话。将是怎样一种自豪与荣耀。  相似文献   
62.
位于武汉武昌蛇山南楼(即古代的鄂州南楼)在近千年历史中屡废屡建。在南楼存续期问,历代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楼赋诗者络绎不绝,并被很多人误以为它就是东晋大将庾亮所登过的南楼。在现阶段,有着悠久历史的蛇山南楼有必要充分发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其重展昔日风采,从而推动武汉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笔者在深入研究“互动”、“对话”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效互动对话”的理念,并进一步研究写作的“双重转化”性,以有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探究文化作文的特点及其底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四重对话”文化作文教学法——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和社会对话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64.
秦桂秀 《学术论坛》2006,42(4):36-39
文章从人性视角出发,揭示了现代医学模式与人性蕴涵的契合关系:生物医学与人性自然性蕴涵的契合、社会医学与人性的社会性蕴涵的契合、精神医学与人性的精神性蕴涵的契合。并在此基础上,肯定了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钟晓媚 《探求》2008,(2):72-75
学报编辑必须兼备学术底蕴和时代精神,这由其职业性质决定。学术底蕴是学报编辑的本质要求,时代精神是学报编辑的外因需求。作为“时代型”编辑,只有不断学习、丰富和提高学术修养,充实自身的学术底蕴,扣紧时代发展脉搏,运用新的思维、行为方式和工作手段,才能符合新时代对学报编辑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66.
《经理人》2011,(7):65-65
最有品牌历史底蕴的主流B级车 Superb昊锐在国内B级车市算是竞争新加入者,但从品牌底蕴上来看,却不逊于任何一款目前热销的中高级轿车。  相似文献   
67.
<正>"瑶山处处飞彩霞,唢呐声声过山崖。彩霞怎比瑶寨美,瑶家日子过仙家……"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乡是瑶文化底蕴深厚的大乡,有独具特色的瑶族长鼓舞、瑶族服饰、瑶歌对唱、瑶族民乐、瑶家吊脚楼等民间文化资源。另有盘王节、禁风节、赶鸟节等瑶族传统节日,享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美誉称号,199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68.
在当今的哲学领域里,研究的轨道转向了语言学。“语言哲学”卷起了一股狂潮,冲击着每个人的思想。在这股狂潮中,许多哲学家成为了语用学的“台柱子”。他们大谈语言并不是在脱离本行,事实上,正是哲学的促进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也正是哲学界的繁荣激励着语用学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西哲的发展史出发,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例,探究语用学的哲学底蕴,以试唤醒语用学研究的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69.
文章认为人性化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符合居住者内在的心理需求,才能达到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继而探讨了当今环境下城市居住者审美需求的共同点即和谐、自然和文化,以及应怎样运用设计手法达到居住区景观在审美层面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70.
山水意识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传说、方块字、八卦、崇气观念,表现出先人既畏惧自然又抗争自然的特点。儒家的“比德说”,道家的“情感说”,则反映了中国人的价值论自然意识要比西方人出现得早。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则雄辩地证明,早在唐代,中国人已完美地表现出物我合一的本体论自然意识。上述自然意识,既是孕育中国旅游文化的源头,也是促进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根本哲理,又是形成中国旅游文化民族特色和美学底蕴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