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充闾的诗文创作 ,不论题材的选取 ,意义的引发 ,不少都直接受制于他的审美心理中的废墟情结、庄禅情结和梦幻情结。他的作品中凡是体现了这几个情结作用的诗文 ,特别是他的新作文化大散文《沧桑无语》,其思想艺术价值也更突出 ,更具独有的风格特点。可以认为 ,他的审美心理情结 ,是他创作的审美心理动力的一种创生源。  相似文献   
32.
中西对待废墟和垃圾的美学态度是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废墟及自然废墟怀有一种深沉的审美情感,西方传统文化对待废墟的美学态度则是否定的.一直至18世纪末,随着卢梭等浪漫主义对历史废墟的感伤发现,西方才开始建立起废墟美学的观念.19世纪中后期以来,波德莱尔和本雅明基于对城市废墟的惊颤发现而对之进行了有力的表现,以杜尚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等则干脆直接撷取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艺术品的主要构件.近年,对废墟特别是工业废墟进行生态学和艺术学的改造,成为大地艺术等主要的艺术选择,而战争废墟亦成为除工业废墟外当代中国一种具有文化记忆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33.
公元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星期一,一个注定让13亿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当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这个在地图上的坐标为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偏远县城,顷刻间天摇地动,无数的人失去生命,无数的人失去亲人和朋友。无数间房屋倒塌,无数人被迫承受着巨大的人间惨剧……  相似文献   
34.
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总理用嘶哑、哽咽的话语,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一位在现场的记者通过QQ发出即时报道称:“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了。”这位记者透露,被压在废墟下的三百多名学生很危险,在一次营救失败后,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不一会儿,即时报道突然显示,“啊!总理摔倒了”,“总理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  相似文献   
35.
政经评论     
《南方周末》: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5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映秀镇的废墟上主持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南方周末》5月29日刊发评论文章称,这是一次罕见的记者招待会。不仅因为它是在大地震废墟召开的,更因为它以开放为主题。  相似文献   
36.
温总理语录     
《东西南北》2008,(7):12-12
1、"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生活,管你们的学习,要好好地活下去!"2、"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我相信在这一场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同志们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7.
这幅画以老的废墟环境为背景进行创作,而且还涉猎具有浪漫、美丽的田园风格的题材。我们所看到的这幅作品,不仅是对废墟的描写,画家还着意刻画了一些徘徊着的市民和乞丐,他们的存在,正好衬托出  相似文献   
38.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作为地震灾区成都市的受灾群众.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30日,全市共筹集、开发就业岗位近60万个,纳入就业援助42.1万人,组织受灾群众定向培训27.58万人,先后帮助35.3万名灾区群众实现就业,其中本地就业33.7万人,劳务输出1.6万人。  相似文献   
39.
5·12汶川大地震后,因忙于工作而慢慢淡出志愿者行动的我,再也无法保持往日的平静。天崩地裂大地上的那些废墟和伤痛,总似在日夜呼唤着我,催促着我为灾区做点什么。于是,我作为志愿者、协调人,参加了上海热爱家园志愿者协会与“味之素”公司合作的灾后重建项目,见证了灾后一年中,那些绝望和希望、泪水和汗水、困难和机遇、付出和改变。  相似文献   
40.
《东西南北》2008,(7):2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