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3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一份爱,幸福就能多一个高度。发现生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搜救队员即将全线撤退。劳勇的手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只是,他依然不愿放弃哪怕是一星点的希望。  相似文献   
72.
齐人 《中华魂》2008,(9):35-35
今年的高考作文,四川考区考卷的题目是"坚强",许多考生都是流着泪写完的。他们拿起笔来,就不假思索,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因为,坚强,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坚强,就是这些天来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坚强,就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互相叮咛。  相似文献   
73.
中国泥     
是圆明园的那一堆堆废墟断垣,还是山海关的那一片片遗垣残阶?是杨柳岸、乌篷船边的绵绵平沙,还是青纱帐、红高粱下的黝黝黑土?是小桥流水人家旁的汀南砖窑,还是漫天飘扬着信天游的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74.
20世纪90年代之后,先锋小说的叙事历险逐渐褪敛了形式探索的锋芒,从虚构的修辞性现实到对存在境遇的深度探测,先锋作家在叙事转型中重新出发。格非的“智者叙述”及其知识分子书写,在偶然、荒诞与反讽的叙事情境里,刻绘了文明暮色中的知识人画像,以及飘扬在文化废墟上的欲望旗帜。格非对存在的考证不仅为知识分子的文化危机提供了精神备忘录,而且点燃了文化灰烬里未熄犹生的薪火余温。  相似文献   
75.
北巫 《中外书摘》2007,(10):85-85
1908年6月30日凌晨,在俄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占斯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70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这次爆炸不仅令附近居民惊恐万状,而且其影响还涉及其他国家:英围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  相似文献   
76.
四川汶川8级地震摧毁了很多的生命和家园,惨状令人不堪回想。但在抗震救灾的现场,我们仍然看到了一幕幕由夫妻上演的感人故事。我们不禁慨叹爱的伟大,无私的爱更是伟大。  相似文献   
77.
二战后.在已成废墟的日本的小镇上,一位记者用敏感的心灵捕捉到这一场景: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废墟旁晨读,温和的阳光照着他们兴奋的脸庞。废墟上是一杯清水、一枝鲜花。记者的心被这温和触痛了.当即写下了一篇美文,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废墟上的鲜花》。  相似文献   
78.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狄更斯没有在其作品中展示工业革命的硕果,更没有为大英帝国的国力昌盛大唱赞歌。相反,在其作品中,狄更斯通过对伦敦的大街小巷、贫民窟、监狱、法庭等及底层居民的生存环境的详尽描述与记录,向人们展示了工业化时期伦敦阴暗、凄惨的一面。本文通过对狄更斯作品中的城市景观的探讨,指出狄更斯的忧患意识和底层意识,使他笔下的伦敦呈现出一片现代工业废墟的状态。  相似文献   
79.
文章从文化哲学视野进入塞林格的理性世界,认为塞林格努力在小说和生活中对现实生存及文化进行深思,并对战后西方文化及生存继续的可能性探明方向:用孩子世界的诗意栖息大地。并就塞林格属“遁世作家”的观点提出己见,认为隐世实为更有力的对话和坚强的守望。  相似文献   
80.
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被称为“文化散文” ,是因为它充溢着哲人的思辩、学者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在《行者无疆》中 ,废墟作为其特有的审美意象 ,已经从一个个单纯的物质形态成为由人类文明和历史长河不断积淀下来的文化意象 ,成为傲然于物外而又永恒于时空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