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14.
在张君劢看来,人类是万物之灵,处于相互贯通的两界之中,即物质界和心灵界。人类运用心灵去宰制物质界而获得科学知识,人类的群体性社会生活则离不开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知识与道德并重是张君劢"德性的理智主义"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特质,既具有科学理智的内涵,也不失在道德层面上对意志自由的高扬。张君劢的哲学立场,应该归属于广义的理性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钱穆与张君劢在中国传统政治是否专制的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钱穆终生坚持"中国传统政治非专制论",而这一观点的提出离不开他对中国传统典章制度研究方法的运用;张君劢则从政治学及哲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入手,得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皇权专制的观点,系统、全面地批评了钱穆的"非专制论"。研究方法的不同是他们持论迥异的一个关键原因。钱、张之争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的一些独特面相。 相似文献
16.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家社会党将修正的民主政治与民治主义相结合,创立了一套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哲学。修正的民主政治实现了效率与个性差别之间的平衡,根据效率的科学以国家权力集中为核心特征,根据个性差别的科学偏重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一政治主张建立在唯实的唯心论哲学基础上,以唯实的唯心论解释权力与自由的关系,并将二者统一于民治主义的精神内涵上。 相似文献
17.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43-49
以张君劢为个案 ,考察张君劢的“问题谱系”及其对“科玄论战”的总结 ,揭示了“科玄论战”的问题意识 ,从科学与玄学的关系 ,对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论的批判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及张君劢“欲提倡宋学”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张君劢的“问题意识”对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思潮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家守护和阐释着中国古典治理之道,宪政则是中国治理模式转型之大方向。然而,儒家与宪政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此一问题,对于确认儒家之现代价值,探究中国的优良治理之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百年来,学界对此有所讨论,且似乎已有定论。然而,当国人之文化主体性有所自觉、中国学界对西方有更深入理解之时代,对此一问题,实有 相似文献
19.
丁文江是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科学派的主要代表.过去学界在论及这一论战时,一般论者只注意丁文江与张君劢的思想差异,往往忽略了他与张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研究系背景;只纠缠于对参与论战者文本字里行间的歧异解释,忽略了他们在论争背后的策略运用,特别是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争夺话语权的意图. 相似文献
20.
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劢的思想主要由三方面构成,这就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致经历过三个时期的演变.五四时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和主张.三十年代初,在吸取俄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欧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经验以及教训的基础上,他主张以国家社会主义为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根据张君劢的解释,"国家社会主义"是"将公私经济立于国家之下,以造成我国之集合的经济".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了五四时期所持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立场,强调实行社会主义要顾及个人的基本自由,使社会主义与法律(保障人权)、智识三者结为同盟,并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并不构成矛盾,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在民主政治下,通过改良的方式,逐步走上社会主义,而不需像苏联那样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来推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