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7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管理学   517篇
劳动科学   39篇
民族学   228篇
人才学   215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2577篇
理论方法论   510篇
综合类   4537篇
社会学   1634篇
统计学   7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715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44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1.
深夜时分,一个下班回家的农民工,路过一条窄长的小巷。小巷窄,有风掠过,但更有危险降临,没有灯光依靠,车子掉在裸露的窨井里,车子瞬间成了麻花,农民头碰在旁边的墙壁上,血流如注。  相似文献   
212.
213.
王星宇 《日本学刊》2012,(5):125-140,160
通过对以北京十所高校为主的大学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对外认知和对中日关系的认知具有相对客观、理性的特征,特别是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作为公众舆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国人对日认知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14.
艺术简介 李垂民,字春明,号酣春,室名静远斋,1945年生,山东济南人,犬专学历,1985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精书法善篆刻。现为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华名人书画院院士、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耕石印社理事。  相似文献   
215.
从我国明代室内陈中赫然发现,把古人所总结的设计思想放在当代设计思潮中并不见逊色.我们了解从西方十九世纪末展开,推动设计进步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发展到当代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设计思潮这个演变过程,而目前的结果赫然与三四百年前,我国在设计哲学上就已经出现的古,雅,真,宜等美学准则的内涵有惊人的相似.都在对如何做好适合于人的设计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6.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1):89-89
《当代哲学问题九讲》 涉及“如何理解当代哲学问题”中的“当代”、“什么是20世纪的主导逻辑”、“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社会转型中的信任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反思现代性,重点是直面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并在这一转型中突出经验、记忆、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公民的通常含义是参与政治和被统治的人。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公民,但在最优良的政体中,公民指的是为了依照德性的生活,有能力并愿意进行统治和被人统治的人。"[1]这其实表明了公民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公民的德性与政治国家相关。公民应该是政治国家的参与者与拥护者,公民的责任就是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超越个人利益、抛开家务事、  相似文献   
218.
219.
向荣 《当代老年》2014,(1):51-51
下图“当代老年”的空格中,请以阿拉伯数字先后及川页时针为序旋转填上适当的字,使其接龙组成16条成语。  相似文献   
220.
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反映的是佛教传入并发挥作用之前的我国本土文化集中展现的图像材料。而产生于齐鲁沃土之上、孔孟之乡的山东武氏祠汉画像石,则将本土文化中的"忠孝、仁爱"等方面内容以故事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至今日。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对当今人们思考与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失衡等问题,提供了积极的、有益的启示,从而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