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以“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来区分孔子的“仁”和墨子的“兼爱” ,这种区分过于表面化 ,未能把握孔墨伦理思想的深层实质。从二者伦理理念的内涵、他们对各自伦理理念的阐发和证立、以及推行途径上进行分梳 ,可以从较深的理论层面认识孔墨伦理思想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徐仲佳 《河北学刊》2004,24(6):82-85
何中华以"启蒙、道德与文学"为题,试图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他认为,只有超越理性的信仰和超越自然律约束的积极自由,才能为道德提供内在理由,从而使其成为可能.历史与道德的分裂既造成了文学选择永恒的两难处境,也是文学成就自身伟大的根据之所在.徐仲佳认为,近来围绕着启蒙哲学中的道德形而上主义所展开的论争显示出两个焦点一个是形式上的,即道德形而上学如何可能;一个是原则上的,即道德形而上学的原则是自律的还是他律的.这是启蒙哲学的基点,也是我们文化重建的坚实理论基础.张中锋则对这场论争的始作俑者所持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张光芒对诸如启蒙、教育、形而上等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并指出"启蒙"不等于"教育","道德"也不能"形而上".  相似文献   
13.
2 0年后再读《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 ,深切地感到 :对熵的理解必须跳出形而下的功利化偏见。熵定律是形而上的定律 ,把握熵的本质 ,“重兴”形而上的思考是时代的需要。书中有限的、代价的、节约的、共生的、适应的和爱的观念为人类摆脱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带有根本性的思想遵循。  相似文献   
14.
李煜词,与他的帝王身份有着很大的矛盾。作为词人,他始终是一个精神漂泊者和流浪儿,他的词中,充满着对自身存在家园的探讨,对自我的叩问,对人类普遍存在意义的探索与关注。这一切来源于词人的体验。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敏锐的艺术家的悟性,使得李煜词有一种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文学观与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印象中钱粮胡同是北京很有名的一条胡同,挨着三联生活书店,去到人艺小剧场看话剧也很方便。不知是否出于此种考虑,今年夏天,四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胡同深处开了一家近乎袖珍型的“驯鹿餐厅”,经营的还是颇正宗的法式西餐,而开店的目的竟不约而同,在各自形而上的工作之外,寻求一种“身体力行”的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已经作了多种回答。而不管答案是什么,我们经常读到的哲学几乎都是一种形而上的述说,一种灌注了真理使命和理性规范的文本。对哲学的阅读让我们远离生活,遗忘肉体,最后在概念和范畴中迷失了自己,但我一直被哲学生硬地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文化对可视性的热情相比,中国古典诗学更加注重"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辩证构成.同时西方文学以叙事为主,倾向于一种时问化的模式,而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文学则具有空间化的倾向.正因为这种空间化艺术能够通过"象",沟通形而上与形而下、有限与无限、可见世界与不可见世界,因此构成一种"视觉的辩证法".而视觉的辩证法是始终如一的对"不可见"的意识,或者与"可见"的相比,那"不可见"的才是更本源的,因为"可见"总是从"不可见"那儿获得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宗教之思如何可能?人的有死、有限的存在性在场,构成了人类宗教之思以及所有宗教存在方式永不衰竭的本体论源泉。宗教之思的本质就在于,它以典型的“非对象化”的方式,源始地敞显出了一个形而上的境城。因此,宗教之思实质上乃人之生存境域边界上的一种形而上之召唤。  相似文献   
19.
儒家之道和君意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在大一统局面下,儒道的实现只能以专制君主为平台。董仲舒解决了尊君、造神和儒家价值观的统一,又通过将形上之道与形下之事的结合,打开了儒道与民众生活的通道,从而推动了儒家之道的遍行于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电影是以“第五代”所摄制的一批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新电影”为代表的,这批影片在叙事模式上打破了中国经典电影那种权威拯救的戏剧化体系,在影像模式上突破了那种缝合式的伦理化修辞风格,用一种非整合的开放叙事、陌生化的影像造型,表达某种对被历史文本所叙述的历史、权威、体系的怀疑和不信任,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