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易象、意象的产生进行追踪溯源和历时梳理,探讨中华传统文化“道”之理念和罗曼·英伽登文学作品形而上质概念之间的密切关联与深刻内涵。研究表明:中西方文化在形上之思方面的共性研究、古人思想与现代观念的对比分析、古典思想当代价值的挖掘探究有利于促进古今互释与中西互渐。文章诠释了何为文学作品的形而上质与再现之道,探讨了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入“道”,如何取道有方,如何以悟性慧心领悟作者的神韵情思、幽趣情怀,解读与再现作品的大道玄理,如何彰显译本文以载道、传播原作的精神价值和体现译作的社会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32.
道器之辨是中国哲学史长期讨论的话题;道器之辨经历了道器本末未定论、道本器末论、器本道末论三个发展阶段;道本论强调要"以道御器",让器服从于道,服务于道;而器本论者认为道器不相分离,无形之道不能脱离有形之气。  相似文献   
33.
34.
张川平 《河北学刊》2001,21(3):64-67
贾平凹在小说结构处理上的 (由简单到复杂 ,由技法的生涩到圆熟 ,由刻意于技法的营造到追求技法的隐蔽性等 )一系列变化 ,说明其小说形式的日臻完善。同时 ,他对意象的择取和展现亦随小说外部结构的变化而更加繁复、深邃、寓意丰富且极具动感。结构与意象的互动共进 ,标志着贾平凹在虚与实、形而上与形而下两者交融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混茫之美便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5.
郑耿扬 《南方论刊》2007,(5):56-56,47
《宪法的形而上之学》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江国华副教授的博士论文集,该书以“形而上”之视野,详细阐述了江教授其独有的“大宪法观”,在宪法学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针对该书,结合江教授的其他观点,对“大宪法观”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深刻剖析,旨在探寻当前宪法学界普遍认识之外的另一种独特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36.
乡土情感属于索价高昂的感情,乡土在给予心灵皈依的同时很可能也在画地为牢.中原地域文化对当代河南文学的桎梏,表现于充满先见的城市书写,不仅致使作家无法深入到城市的腹地聆听城市的心脏跳动,而且也导致无法真实地描摹现代化进程中变化的乡土乡村.同时,由于缺乏形而上的哲思,与现实太近,只有“沉重的肉身”,沉浸于苦难叙述而难以自拔.在当代河南文学里,宗教并未以“信仰”状态出现,还只是以形而下的“器”而被运用,这使我们虽沿着作家的心灵之旅,却一路寻觅不到可以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7.
《论语》"子畏于匡"章在历来的注释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方向,一种以孔安国、马融的注为代表,视夫子为天命所在而匡人无可奈何;另一种解释以程颢为代表,认为斯文在人而死生之命在天。两种解释方向反映出截然不同的天人关系,这种分歧在今天则表现为宗教与人文理性两个方向的探索与解读。在这种持续的差异解读背后,存在着道德的形而上根据与道德自主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在矛盾的辨证运动中,形而上者失去了它的立法地位而隐退于具体的道德主体之后。由此,形而上者的作用和定位就得到了把握:即一种为了成就道德人格,而不断出现又隐退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8.
魏晋名士对“真”与“自然”人生境界的追求,是《世说新语》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真”与“自然”并非常单纯的真实自然,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这种真实自然是对人的本真状态的复归,其本质是一种超越,具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9.
原器     
人类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器的世界。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发明与制作了各种器,作为"形而下之物"的器受现象界的因果律与必然律的支配,此谓之器性;但另一方面,人类发明与制作器不仅仅为了满足物质性生存的需要,而且试图体现其超越动物式存活与工具式生存的超越本性,此即所谓"制器尚其象"。从这种意义上说,器其实是道的开显与解蔽方式。真正的制器过程应当"技进于道",即通过制器来实现自然的合目的性与自然律的合一以及人的自由意志与自然的客观规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0.
"形而上必然性"是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一书中最核心的概念,而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就要理解克里普克所主张的温和实在论可能世界思想。学界对于克里普克的"温和实在论"存有一定误解,即将"温和实在论"理解为"现实本位主义"。澄清这一误解,对于理解克里普克的哲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