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徐悲鸿画马     
康代 《山西老年》2012,(2):26-26
徐悲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精研素描与油画,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摩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他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捕。  相似文献   
62.
孟红 《山西老年》2020,(5):16-18
徐悲鸿与齐白石均为蜚声中外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十分敬重齐白石的为人和画德,极为赞赏齐白石的画风和画技。同样,齐白石对徐悲鸿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艺有会心,人有情缘。这两位相差30多岁的艺术巨匠,自20世纪20年代末,因共同的艺术旨趣,从此结为肝胆相照、互为尊敬与支持的忘年交。二人的忘年友谊诚笃真挚、深厚弥坚、终生不渝,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令人称道,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3.
徐悲鸿试图"以西改中",突破传统绘画的基本格局,这突出地表现在"写实"绘画因素的引入,其在创造观念、造型意识和形式语言等方面对原有系统造成了解构.他的历史作用是他把当时变革者的"以写实改良中国画"落实到了教学训练过程与画面的具体造型表现方式上,并迸一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以实现他所希望的融合中西绘画长处的主观理想目标.蒋兆和最大的贡献是对中国画素描教学的改革.他改变了"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基础"的教学理论,力图革除以苏俄素描代替中国画造型带来的弊端,通过对传统的"六法论"和"传神论"的再认识,对中西绘画的再比较,提出了以"骨法用笔"为原则,以白描为基础,吸收西画素描之长的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西方绘画改革的现状及中国画向传统的回归,使我们应对这种改良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64.
徐悲鸿先生的美术教育活动前后持续了35年。他发展了一整套完整的写实主义美术教学体系,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和面貌,影响了整整一代画家,形成了一代主流画风。文章主要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影响几个方面介绍了他对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5.
鲁礼敏 《老年人》2011,(1):20-21
在我国绘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和黄胄均是当代我国画坛大师,娄师白与他们齐名,可见其在当今画坛的成就和地位。作为齐白石的弟子,70多年来,娄师白牢记老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坚守“胆敢独悟”的理念,矢志创新,取得了突出的绘画成就。  相似文献   
66.
徐悲鸿是现实主义美术的极力倡导者,致力于将科学、理性的西方艺术理念作为改良中国美术的良方。他对民间美术的高度评价,说明了他的现实主义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遗憾的是,徐悲鸿对民间美术独具慧眼的发现,并没有扩大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他的艺术实践太过注重写实的技巧。正是由于个体在时代中的局限性,导致徐悲鸿的艺术理想并未付诸于实践。但是,他的艺术主张在历史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冒险爱上一个人,轻的如同感冒一场,重的就是一场灾难。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读书是件冒险的事情,因为烂书太多。看烂书,像吃了一个坏苹果,吃出一条昆虫或一嘴农药,魂都吓走了,谈何愉快。爱情何曾不是?总会爱一个人,总会冒险一次。最初爱的时候,一定没有经验,很茫然地就爱上一个人了,不知道这是在冒险,只觉得蠢蠢  相似文献   
68.
《东岳论丛》2016,(2):137-141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他引进西方写实画法,以反对近世文人之末技的"文人画"为起点,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画。几十年来,颂扬者称赞他的画是"现实主义"的典范,批评者指斥他破坏了中国画传统。其实,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只表现在画法层面,绘画的写实风格与"现实主义"并不能等同。他写实风格的绘画与传统文人画的不求形似亦面目迥别,但他的作品主题以托物寓兴的象征表现手法为主,仍是与传统文人画精神契合的。  相似文献   
69.
1939-1940年期间,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进行为期近一年的访问、讲学,许多文献对此有所介绍,但其中有的涉及的一些重要史实,如徐悲鸿到国际大学的时间,在国际大学期间徐悲鸿在谁家吃饭,以及徐悲鸿在印度举办两次画展的时间都是错误的.文章根据确切资料对这些错误史实做了厘清,以期为徐悲鸿研究提供一些基础史实.  相似文献   
70.
孙多慈在青年时代与自己的老师徐悲鸿发生过一段浓烈的恋情,由于她父亲的坚决反对,二人忍痛分手。孙多慈虽另嫁他人,而且还处于海峡两岸,但她对徐悲鸿的思念真挚与痴情万端,是一般古今中外均属罕见的爱恋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