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0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7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5篇 |
人才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182篇 |
理论方法论 | 33篇 |
综合类 | 621篇 |
社会学 | 91篇 |
统计学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李秀勤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4,(8):13-15
艺术家的创作宛如一棵生命之树,由根系、主杆、分枝、树叶组成。主杆之下是自己的根系,它紧紧地拥抱着属于自己的那方土地,吸纳着大地的能量,主杆之上生长出几条主枝、主枝再生分枝,每一条分枝都有自己的方式和姿态挑起郁郁葱葱的绿叶,沐浴着阳光和雨露。 相似文献
993.
在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海伦·约翰逊的《夜色中的树》、弗洛斯特的《雪夜林边小立》、惠特曼的《草叶集》、霍桑的《红字》以及托妮·莫里森的《宠儿》等作品中所描写的“树”的意象都展现了人类对困境的反思和超越。我们在研读俄国文论家巴赫金(MikhailBakhtin)的“对话理论”后寻找到了在互文性视角下的文本间的多元对话性,在不同的作品里,“树”的意象在给人们带来无限幻想和精神希望的同时,也从哲学的视角诠释着最基本的人类学命题。 相似文献
994.
陈西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7-22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树木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对中国整个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讨树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过程对研究古代文化、促进现代文明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树文化的渊源、内涵及其意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5.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仪克中是清代嘉道年间岭南词坛的著名词人,其《剑光楼词》既充满忧己伤怀的幽怨之音,又不乏悠游山林的闲逸情怀。其词师法姜夔、张炎,醇雅清空,具有鲜明的浙派风味。在嘉道之际岭南词坛开始转向浙派的进程中,仪克中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发挥了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孟浩然集》中的《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这两首诗 ,前首为孟浩然作 ,后首当为张愿 (张郎中 )所作。 相似文献
997.
金圣叹与吴江沈氏交游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9-125
金圣叹与文学世家吴江沈氏的交往 ,对其一生影响甚大。诸沈在政治倾向上多为遁世遗民 ,在文艺修养上多精于词曲音律 ,在为人处世上多敦信尚义。在圣叹生前 ,他们与之切磋交流、相濡以沫 ;在哭庙冤案发生后 ,更有收殓骸骨、收留遗女、收存残书等种种侠行义举。关系至密者 ,或为其弟子 ,或为其姻娅 ,是金氏交游中最为亲近的一支。 相似文献
998.
999.
采用多期DID等模型检验市场可达性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高铁开通引致的市场可达性上升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相较于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可达性上升对位于中心城市的企业产品质量影响更为显著,即高质量出口产品聚集于中心城市的空间分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使用最小生成树算法构造成本最小的伪高铁网络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结果仍稳健。异质性分析显示,这一空间分布强化效应主要由非国有和高生产率企业、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和高竞争行业样本驱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由高铁开通引致的市场可达性提升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城市劳动力就业强化了城市间产品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的原因;又列举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四大历史功绩,肯定这支部队的"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