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13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1912篇
劳动科学   624篇
民族学   517篇
人才学   652篇
人口学   152篇
丛书文集   4458篇
理论方法论   1023篇
综合类   8899篇
社会学   2406篇
统计学   40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1979篇
  2013年   1143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673篇
  2010年   1675篇
  2009年   1506篇
  2008年   1869篇
  2007年   1290篇
  2006年   1067篇
  2005年   929篇
  2004年   763篇
  2003年   761篇
  2002年   701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人类学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育的研究方法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非专门化、非完成性的.因此,人具有教育需要性,人具有可教育性和可塑性,在教育中应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设立安全舒适的教育气氛.  相似文献   
132.
在历史上 ,犹太人很早就来到了中国 ,但中国人对犹太人的认识经历了从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中国人对犹太人的态度始终是友好宽容的 ,并在给予他们同情的同时 ,又对其政治活动尤其是犹太复国主运动给与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3.
冼夫人与民族团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冼夫人是 6世纪时岭南俚人的首领 ,她一生的活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力阻攻战掠奴 ,惩治贪暴、化解民族矛盾 ,鼓励俚汉联姻 ,加强封建制度、加速岭南地区的汉化进程 ,从而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4.
D·H·劳伦斯小说创作主题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引人关注 ,其处女作《白孔雀》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十分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两者都有一个个性分裂的女主人公 ,一个反社会的守林人 ,一片代表现代社会最后的伊甸园的树林。本文拟就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5.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内在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者是互动的关系。在新形势下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6.
票据行为具有要式性、文义性、独立性和无因性等特点,票据债务人当以票据记载的内容履行义务,但票据债务人有合法事由时,可以《票据法》之规定对持票人进行抗辩。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票据法没有限制,而后者则受到严格地限制,实践中对此有着一些不同认识。本文试就对这两类抗辩进行分析,以期以熟练掌握票据抗辩事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7.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出现过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多种选士制度,在这些选士制度中,唯有九品中正制拥有诸多的异称,例如:九品官人制、九品、九品之制、九品中正官人法、中正制、九品及中正等,迄今未有统一、规范,为学界共同认可的名称。在这些名称中,哪个最能反映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这一制度应以何命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这一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为九品中正制,一是认为应为九品官人制。前者可参见张旭华《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后者可参见陈长琦《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栽《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两文对各自的观点做了较为完备与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8.
中国史书记载波斯“不净人”专事“弃尸于山”,文章考察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丧葬史,认为“弃尸于山”反映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且主要为祭司和下层百姓所遵循。在琐罗亚斯德教中,祭司、抬棺者、洗尸者和抬尸者均参与丧葬仪式,其中只有抬尸者才从事宗教意义上极度危险的职业,文章认为“不净人”正是此专职抬尸者(nasā-sālār)。从该教教义和礼俗来考察,“不净人”所从事的职业是为了战胜邪恶,中国史籍称之为“不净人”,乃缘于教内人与教外人,族内人与族外人由于不同立场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9.
宪法上“人的尊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宪法上“人的尊严”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具有普遍性。经过发展,它最终覆盖了排除干预的消极权利和请求国家给与生存照顾的积极权利。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的尊严”。围绕如何实现“人的尊严”,出现了不同的人权保障机制,完善的机制应当在遵循有限政府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0.
康有为少年聪敏卓异,而有绰号“圣人为”。其后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复杂的求学经历,尤其是佛学和西学的影响,使康发展成一种“圣人”心态——即自以为圣人,“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的抱负和舍我其谁,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大义的无畏精神。这一心态对康有为的思想和文化活动如平等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大同思想和宗教情结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