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宫春科 《中华魂》2017,(2):38-38
《资治通鉴·唐记二十六》曾记载唐睿宗说过的一段话:“鹰搏狡兔,须急救之,不尔必反为所噬。御史绳奸慝亦然。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亦为奸慝所噬矣。”这是针对当时的御史杨孚讲的。御史就是监察官,身为御史的杨孚不畏权贵,履职尽责,弹纠了不少朝廷当时位高权重的人的过失,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在睿宗面前诋毁杨孚。睿宗对杨孚给予了及时的保护,让那些作奸犯科的权贵得到应有的惩罚,与此同时,在朝堂上树立了典范,让更多的御史言官敢于以杨孚为榜样,履职尽责,当时的官场风气也有了好转。  相似文献   
92.
《徽州社会科学》2006,(9):22-22
余懋衡,字持国,号少原。婺源沱川理坑村人。少年好学苦读。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初授江西永新知县。在任洁己爱民,复学官,凿石渠,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任满,徵拜江西道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93.
《徽州社会科学》2006,(9):53-53
休宁朱为弼,清道光间由监察御史擢顺天府府尹。当时京畿遭蝗虫之灾,农田庄稼被蝗虫啃光。朱为弼单骑巡视,了解灾情,下属官吏准备宴请招待,朱为弼取消了这种宴请,他说:“我是为解蝗灾而来的,你们这样做不是也让我变成啃食民脂民膏的蝗虫吗?”后来朱为弼调任漕运总督,他努力剔除宿弊,畅通漕运。上官却只知搜刮,对朱为弼没有向他送礼很不高兴。朱为弼说:“我为官只这一点俸薪,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送,何至于此!”朱为弼持身廉正,每到一地不准人们铺张排场。他还能书善画,并写了许多书。  相似文献   
94.
据宋史记载,宋孝宗曾抱怨伏节死义之臣难得。右文殿修撰张栻回答:"当于犯颜敢谏中求之。若平时不能犯颜敢谏,他日何望其伏节死义?"意思是说,这样的臣子当从犯颜敢谏之人中去找。一个人如果平时连冒犯上司提意见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指望他危难时刻舍生取义呢?孝宗又说难得办事之臣,张栻回答:"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不是这样的人。"办事之臣好懂,那么,何谓晓事之臣呢?  相似文献   
95.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08,(12):38-40
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完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邪?”召嘉贞见内殿,以帘自鄣。嘉贞仪止秀伟,奏对儡儡,后异之。……诏上帘,引拜监察御史,擢循宪司勋郎中,酬其得人。 ——《新唐书·张嘉贞传》  相似文献   
96.
巡按御史制度是明朝对地方官吏的监察制度之一,是统治阶层派遣十三道监察御史到各省定期巡回考察的一种制度。明代对地方官吏的监察,体制严密,主要包括提刑按察使司及其辅佐官、巡抚与总督都御使、巡按御史等几大监察体系。这三大体系在当时的吏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连贪图玩乐的明世宗也认为,"天下生民休戚,吏治臧否,系于巡按御使"。[1]本文主要从巡按制度的形成、出巡相关规定、巡按御史的职能等方面予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发一些对当代法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
唐代御史制度是一个注重文学的职官体系,《文苑英华》《全唐文》中收录的御史授职制诰达百多篇,显示出唐王朝对御史任职资格中文学的基本要求.唐代御史的任职制诰中主要包含好儒、尚文、吏能、重德四个方面的标准:儒求经济、文尚词藻、才重吏能、行崇正直,它全方位考察文人在文、儒、吏、行、法诸方面的综合素质,赋予了唐代文学和文学家御史重大的政治使命和责任.唐代御史任职资格中强调的“文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文学艺术,而是对传统士人知识结构的全面要求,是唐代文人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和行政能力的具体实践.它不仅引导唐代文人的为学、做人的方向,确立文人的政治奋斗目标,而且还使其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更契合于现实人生而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98.
霍志军 《晋阳学刊》2011,(4):126-129
唐代御史活动与唐代公案传奇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可以从下述3方面论述:(一)御史活动与公案传奇故事的生成。唐代御史的监察、断案活动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二)御史"精察"思维与公案传奇"变故"叙述的生成。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惊奇"是由故事的"变故"形成的,而御史断案中的"精察"正有助于公案传奇的变故叙事,形成富有"突转"性、惊奇美的叙事张力。(三)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与公案传奇价值取向的生成。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御史文学家"寓意于事""、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公案传奇独特的价值取向。总之,唐代御史经由特定职事活动所形成的传奇事迹、思维方式和伦理取向,成为公案传奇生成的催化剂,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唐代公案传奇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9.
明代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完善时期,它对御史的监察立法也日趋完备.从御史的选用限制、监察纪律、任职原则上对明代的监察立法加以阐述,并分析其积极意义,阐明其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0.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畲新任监察御史,掌管宫廷百官考察.一次,官仓小吏送来俸禄米,家人量过后发现多了 15斗,小吏说:"历来送米只多不少,这是仓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畲吩咐:"下不为例."李母闻讯道:"畲儿,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下次还会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吞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畲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畲身居高位,但李母这个终身"老师"依然不忘教儿戒贪,体现了古人对"贪"字的深刻认识.李畲也因此得以善终和赢得人们对他的称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