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悲壮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中备受推崇的风格特征之一。王夫之非常重视悲壮,他的诗学中的悲壮论,既有理论总结的形态,又富于创见。  相似文献   
102.
清代,大量移民进入滇东南壮区,分别以仕宦任职、军事戍守、农业开发、经商等方式移入,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及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广西西南部的靖西、德保、那坡三县及邻近地区多使用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 ,可概称为桂西南南壮方言区。通过考察该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靖西话的汉语新借词读音 ,可找出桂西南南壮方言区学习普通话声韵失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4.
2010年11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广西壮学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壮学丛书》总主编张声震研究员进行访谈。张声震研究员回答了编辑部提出的何时因何原因情系壮族、引领和研究壮学,壮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壮学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壮学研究成果对推动壮族文化发展的作用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5.
事物的命名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其中积淀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壮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命名方式较多保留着"中心语+修饰语"特征。白丽珠译著《武鸣壮族民间故事》体现一种和谐语言生态观,但其将Gungqceih、Fouqnduk两个壮语人名分别译为"最公"Gungcei、"笨富"Old Filthy Rich欠生态性。基于壮方言土语材料及生态翻译学理论,重新考察认为,选择更具生态性的"修公"Gungqceih public servant、"狡富"Old Cunningly Rich翻译,有助于准确再现壮族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6.
中唐韩愈、刘禹锡、柳宗元三位文学巨匠皆贬谪至岭南,其谪居岭南创作的诗文不仅展现了精英文人真实的生存空间,而且还对其共同居住的岭南少数民族保持着另一种文化视角的观照,在其诗文中保存了中唐莫徭蛮、黄洞蛮的族群分布、民族风俗的原始资料,呈现出莫徭蛮、黄洞蛮与中唐朝廷民族之关系,同时亦隐含了三者迥然不同的民族态度.  相似文献   
107.
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酝酿与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和企业素质等方面都拥有较大的提高,中小企业集群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业和税收等情况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全力培育,促其壮大。  相似文献   
108.
壮族人民所生活的土地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出了许多关于这些名胜古迹来历和特点的解释性故事,即壮族风物传说.这些传说蕴含着壮族人民热爱乡土的淳朴感情,也使得本来就美丽的壮乡风物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09.
《通典》《旧唐书》《新唐书》等古代汉文史书有关吐蕃时期藏族社会存在着"重壮贱老"、"贵少贱老"等记载在历史上流传很广,影响至深,但事实未必如此。因为编撰于唐代的《通典》以及后来的新旧《唐书》等对吐蕃社会的相关记载缺乏直接的藏汉史实材料印证,其记叙内容似乎更多地参考了汉唐时期的《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等汉文史书对中原地区周边所谓"戎狄蛮夷"边民社会"普遍存在"的"贵少贱老"、"贵壮贱弱"等习俗的内容。事实上,杜佑在编撰《通典》时,由于涉及内容十分庞杂,相关佐证材料相对欠缺,在涉及吐蕃等边民社会的有关史实的记载上就存在诸多粗陋和失实之处。而从现存的藏族古文献的记载来看,吐蕃时期的藏族社会并不存在"贱老"的习俗,相反还非常强调"敬老"、"崇老"。以《通典》为代表的汉文史书对吐蕃社会"重壮贱老""习俗"的记载,确有可能是对之前汉文史书中对北方游牧社会习俗类似记载的一个简单"借用"和"移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壮、英两种不同体系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以及壮民族语言习惯根深蒂固的原因,造成壮民族英语语音学习的困难。壮民族在学习英语语音时,有清、浊辅音不分;发音不准;拼读困难;加、漏音现象等。对此作者积极寻找对策以指导壮民族过好英语语音关,为其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语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