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3 毫秒
51.
侯方域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的领袖人物,誉满当时文坛,但因其参加清廷乡试、献计剿灭榆园军,此类"变节"行为遭致后人颇多诟病。随着上世纪60年代《桃花扇》的改编和演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侯方域严厉的道德批判。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学界普遍关注侯方域的生平考辨与作品整理、入清前后的人格心态变化以及诗文研究等三个方面,而对于侯方域在晚明政治中的处境、其爱情与婚姻生活、侯氏家族与晚明战争的关系以及侯方域在南明政权下的游幕生涯等内容却关注不够,无论是研究角度、研究内容抑或是研究思路与方法,都值得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2.
“汉化”与“壮化”是壮族地区民族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深刻影响到这一现象的,除了文化因素外,亦有明显的地理因素.自宋以来,广西壮族地区所发生的“汉化”与“壮化”现象,背后都有人地关系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3.
对百色田阳壮话中的120个动物名称词进行分析,归纳其种类,找出其命名方法及动物性别的表示方式,进而总结出动物名称词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抗战时期任教湖南蓝田国师的治学经历对张舜徽先生的学术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张先生得以站在较高的学术平台,跟众多学者交往,获得了同学术界广泛对话、深化学术见解的机会。在蓝田,张先生遍览群籍,结撰名作,积累材料,制定计划,立下了一生治学之规模。张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卓著成就,与该时期在湖南的治学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5.
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 --《壮学丛书》总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壮族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王朝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中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三个阶段.在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以"那"(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及以铜鼓为代表有青铜文化、以花山崖壁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布洛陀>为代表的神话文化,以鸡骨卜和"麽"为代表的原始宗教文化、以"三盖"说、万物"波乜"观为基础的朴素哲学思想和以"欢敢"(岩洞歌)、"欢娅圭"(蛙婆歌)为代表的歌谣文化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下的发展时期,今桂东、桂东南、桂北的壮族先民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而今桂西南、桂西北及滇东、黔南地区的壮族及其先民则形成了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保持本民族语言本质一致性,利用汉字及其构字方法构造表达壮语音义的民族文字;吸收汉族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了以"筛"为代表的信仰多神的民间宗教;以氏族部落"都老"制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延续;以民歌为主流和以歌圩为表征的文学艺术等.在今桂西地区,有不少汉人长期与壮族杂处而融入壮族之中.壮族文化与华南、东南亚及环太平地区诸民族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壮学丛书是以建立壮学体系以及促进壮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一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56.
徐松石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运用地名学与与语言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关系,分析了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大量的原生地名和次生地名,从中概括出若干地名模式,构拟了文献失载的民族迁移的历史图景,揭示了这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及各民族的关系,为民族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南方民族特别是华南民族的不少学者,借鉴了他的地名考证法,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推动壮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7.
李富强教授认为20世纪的"壮学"研究在空前繁荣之下,存在缺乏深度的田野调查和新概念、新理论不足等缺憾;突破20世纪"壮学"研究的旧格局,需要新老学者共同负起责任,走进"山野",积极开展以深度田野调查为基础的个案研究,同时努力学习,引进西方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将之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壮族历史、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去,求得认识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58.
在国家法治倡导了二十几年的今天,民族习惯法在各民族地区作为历史传承悠久的次序调整规则,依然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广西黑衣壮人是壮族人的一个支系,其婚姻继承次序至今仍主要由习惯法而不是国家制定法调整。本文通过对黑衣壮人的婚姻继承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提出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习惯法的进行扬弃,更好的坚持国家法律权威性和统一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心理习惯和法律习惯。  相似文献   
59.
唐前期中男服杂徭役期为丁男的一半,即法定役期为20日。它在国家财政收入上形成半庸。随着两税法“人无丁中”原则的确立,唐前期中男服杂徭的法定20日役期制度遂告解体。中男服杂徭的20日役期是中国古代政府对地方非法徭役在制度上长期规范的结果,也使唐代对杂徭的征派进一步细化。中男法定役期在唐宋之际的解体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壮医药战略地位的思考,阐明了壮医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创造,提出了壮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了加速壮医药发展应成为广西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