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5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3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36篇 |
人才学 | 57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644篇 |
理论方法论 | 129篇 |
综合类 | 1331篇 |
社会学 | 323篇 |
统计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79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254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国古代诗歌与都市有着密切关系,但其研究却受到忽略,一方面,研究者受到观念遮蔽,以市井文学偏概都市文学;另一方面,也有其实际困难,都市文化心态角度的选取为古代都市诗歌研究一个可行策略,在还原古代都市本质的基础上,有可能从政治性本质、农业文明背景和商业文化三个方面对古代都市诗歌及都市文化心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流行词语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流行词语和一般词语相比,体现了更多的时代文化含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流行词语的产生途径以及特点的分析,来透视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等的种种嬗变。 相似文献
63.
旁观者心态与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对张爱玲一直有某些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张爱玲的“冷眼旁观”。她这种貌似清高的创作姿态,给很多读者留下了冷漠薄情的印象。事实上,张爱玲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这也正是她的旁观者心态的本质。了解她的旁观者心态的表现与动因对于她的叙事策略研究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她的创作在人性、历史、哲学等方面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64.
传统文士在春秋战国崛起时,对道与势的态度经历了由对道的恪守到对势的依附的转轨过程。汉以后,由于儒术的强化、引导、依附权势成为传统文士人格的普遍特征。“二十四友”的附势心态就是这种特征在西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自然显现。与文学史上其它文士集团相比,“二十四友”的附势心态表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65.
66.
陈然然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6,(2):48-52
在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布什政府把中国定位为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而这一定位恰使世界看到美国才真正处在一个“战略十字路口”。面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美国能否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相容超越零和”,是世界能否和平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明清艳情小说与道教房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前者为后者作形象化的诠释。这就决定了艳情小说的创作心态是对房中之乐的鼓吹 ;表现手法是对房中术的图解 ;说教内容是对“于男有补”的张扬 ;性择标准是对性能力的看重 相似文献
68.
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晏殊文化、审美心态由富贵气象和清婉心态所构成。他所写的富贵 ,是以富贵者的心域所观照而得 ,遂独得气象。另一方面他又力求在富贵生活中寻找淡雅平和的情趣 ,使心灵得到抚慰 ,保持着闲雅的心态。晏殊以细微、幽约的审美触须感应着人的情感世界。他所创化的词审美风格铸造了词作为雅化形式的基本格调。这是具有原初价值的词的审美。其词美学史意义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9.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的重大事件。东南互保是在特定的"历史空间"中发生的,其目的是维持封建王朝的统治和业已形成的"空间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东南社会复杂、微妙的意识心态,体现了晚清国家、地方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畸形"关系。 相似文献
70.
年鉴创新,不仅仅是当今年鉴界竞争的需要,也是年鉴编纂工作自身成长、成熟的内在需求。 笔者虽然是从事年鉴工作的一员新兵,但对年鉴创新的微观感悟却时时处处生成着。由此试图寻找年鉴创新的动力,希望找到它的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