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66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荀子性恶与孟子性善的分野在于苟子以生言性,他的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情性,其伦理境界表现为质朴的德性发展的本质和潜能,这是对告子老庄思想的批判、继承;在道德生活中,“悖于性而反于情”的伪使之复归于善。对苟子的人性不能以非善即恶的绝对的、既定的价值角度来考察,而需以动态的、层次的、发展的视域来观察人性的总体趋向。苟子性朴-趋恶-善伪的知性发展理路与黑格尔伦理——教化——道德的致思路径是相契的,反映了中西方性恶伦理思想在精神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2.
三仙姑、曹七巧、司猗纹虽从人性异化角度同属"恶母"形象,但在分属两性的作家不同视角观照下,三个"恶母"表象酷似,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性的意义却有其质的不同,传达出作者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3.
论儒家的宽容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润田 《东岳论丛》2006,27(6):200-204
宽容是儒家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应有之义。儒家“尚仁”、“贵和”,特别推重宽容的实践价值意义;但又有非常强烈的排斥异端的思想,坚持宽不容恶的道德原则。儒家的宽容思想与排斥异端思想具有统一性。“排异”是任何一种思想、学说或学派的共有思想特征;儒家的宽容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宽容与不宽容之间,儒家追求的是适中、适度,反对“过”与“不及”。  相似文献   
124.
伦理政治的涵义比较宽泛,一是指伦理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与归宿;二是说伦理与政治达到了一体化的程度,即伦理原则、规范具有政治性的功能,并被统治者定为治国方略。前者是从理论建构来说的,后者是从社会实际而言的,本文探讨的是前一方面的内容。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伦理政治体系构建起来,是在春秋时代,主要人物当是孔子、孟子与荀子。他们对人性善恶做了深层次的省思,以内圣外王为其高境界的理想,开始将伦理政治的基本形态逐步昭示于世人面前。伦理与政治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此有必要作一个主线的…  相似文献   
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70周年,但对于纳粹大屠杀的研究和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战后对于大屠杀的见证分为三个部分: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德国人对罪恶的见证和历史的再现。幸存者的见证由于创伤后应激反应,充满了再现的困境;德国人的见证则聚焦于集体罪恶和个人罪恶的问责;而历史学家的再现则从道德的、法律的、文化的、现代性的角度规范了再现的过程。这三个部分体现了大屠杀见证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都将成为历史经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这三个部分出发,对大屠杀的再现过程进行特征描述和归类,以求获得创伤后各类反应的发展逻辑及各种问题间的整体关联,在概念和经验上揭示和解释大屠杀的原因和现象。  相似文献   
126.
论犯罪的价值及其刑事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由此决定犯罪具有破坏作用,这也是犯罪的主要负效应所在。换言之,犯罪是无价值的。除此之外,犯罪也有特定的、积极的作用。犯罪作为一种“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犯罪的积极功能尽管是一种次要的功能,但也应该进行深入研究。正确认识犯罪的价值直接关系刑事政策的设计及刑事政策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7.
在篮球普修课教学实践中 ,通过引入微格教学法来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师范技能 ,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带动各门学科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8.
人,不是一团抽象的规则下的螺钉螺母,他是肉身,是灵性,是绕过千岩万壑的河流,是永生汹涌澎湃的海洋。人、人性的再生性原则是人类进化的必要步骤。现代文学创作,依旧无法超越人性的迷障,但是,在对它的表现过程中,在人类必要的叙事限制与疆界和创作的自由与解放之间的博弈从来就未停止过,也正是在这过程中,作品与作家的品味、成就高低被凸显出来,人性的试探与小说的温度同时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29.
"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所遵循的实录原则,在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影响甚大.本文对它的内涵和特点作了分析,肯定了传记文学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0.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6,7(4):80-85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区别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特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日益都市化、工业化变迁,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是现代意象生成的土壤。20年代较少都市生活的意象诗,体现的是过渡期诗人与传统审美理想不易割舍的心理意绪;30年代意象的都市化蔚成风气,多体现为象征性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体验;40年代的诗歌以九叶派诗歌为代表,都市意象较彻底地告别了传统诗词的乡土意象与山水意象情结,体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歌意象具有了智性深度,表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现代性深层发展。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恶美的意象形态的突出表现及其审美意义。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