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莱布尼茨在神义论的话语背景下,以辩证法的视角、从理性与信仰一致的高度,对善与恶内涵进行剖析,重点探讨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并把它们运用社会实践领域,形成了乐观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想.其论说虽有粉饰现实社会之嫌,但他重视恶对于善的价值与意义,理性而乐观地看待社会的性质及发展态势,无论是在当时悲观主义气息浓厚的西欧,还是在当今公平正义备受关注的我国,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2.
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谢林发现,自由本身无非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而康德所揭示的“自由的因果律”蕴含着与自由相反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固然构成了康德道德律之“绝对命令性”的隐蔽根基,但也蕴含着普遍理性的道德律对个性的取缔和毁灭。谢林比阿多诺早一个半世纪便洞见出了启蒙伦理的“辩证法”。因此,谢林后期哲学转向了其早期就向往的理性的神话学上来。本文不认为谢林向神话学的倒退是对启蒙的背叛,而是对启蒙的内在悖论在更深层面的揭示。如果真正的自由对立于必然的话,那它就是任意的。因而在善恶问题上,自由永远都只是一种向善或向恶的可能性,而非是必然的。人的生存作为人的自由力量的体现,在于它必须面对恶而生存,以增强存在的力量。启蒙伦理的色彩于是被彻底改写。  相似文献   
193.
工业社会时期理性官僚的非人格化趋向,强势官僚制对共同体结构的固化和对技术理性的膜拜,造就管理行政无法避免行政人员的道德错位,"行政之恶"现象滋生蔓延。为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在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的审视下,对管理行政及其科学管理范式进行细致地反思与批判,在服务行政本体论的追寻过程中,探求道德社会的建构逻辑;在伦理觉识与启蒙过程中,通过道德管理实现对社会管理价值体系与行为逻辑的修正,建构由道德权威统合下的社会秩序网络。  相似文献   
194.
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的散文诗《马尔多罗之歌》是一部充斥着“恶”的作品,它不仅以种种血腥恐怖的凶杀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还将主人公马尔多罗邪恶、阴暗的心理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甚至加以歌颂。然而,马尔多罗作为一个恶的化身,以其压倒性的激情和比拟自然的强力,使诗歌在恐怖之余更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风格,这种具有崇高性的恶实际上指向了康德伦理学中的“恶魔之恶”,而意味着“极恶”的“恶魔之恶”在齐泽克的阐释下体现为主体内部的否定性。与此同时,马尔多罗强烈的萨德式精神显示了精神分析意义上的原乐之恶,作者洛特雷阿蒙对马尔多罗这一形象的塑造使崇高的意蕴更为丰厚。  相似文献   
195.
"天人之分"的天人观是荀子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人性趋恶的性恶论是荀子人学思想中教化思维的前提条件。"明分使群"的社会历史观彰显了荀子人学思想的伦理价值,"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是荀子人学思想的政治价值之旨归。荀子人学思想是他对人性情怀关注的直接阐发。  相似文献   
196.
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汉娜·阿伦特提出了“根本的恶”的概念,论述了极权主义统治所犯下的极端的罪恶。然而通过对艾希曼审判的关注,她逐渐改变了原来的观点,提出了“平庸的恶”的观点,认为极权主义所犯下的罪恶往往都是由与艾希曼类似的平庸而肤浅的人所促成的,并对德国特定时代的社会隐忧和个人责任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7.
善恶观形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恶作为道德评价观,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善恶观的形成是西周时期伦理思维进步,伦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西周早期,缺乏用于道德评价的专门词汇,伦理评价观具有明显的含混性;西周中期,伴随伦理思维的进步,弔(淑)、愆、过等词汇开始用于道德评价;西周晚期,伦理规范与现实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从而刺激伦理思维进一步发展、深化,善恶观遂得以形成.善恶观一经形成,便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促进人们进行伦理价值选择与承担道德责任,推动人们内化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8.
颜元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正义谋利、明道计功”的功利主义伦理思想。这种思想开始产生于政治动荡的明末清初,直接受到实学思想体系的影响,并以发展国家经济为特色,在论证了人性无善恶的基础上,提出恶由“隐蔽习染”的观点,并针对圣贤救世的人才培养目的,阐述了“习行”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9.
上博简<郑子家丧>中"使子家利木三寸"的"利木"一词,学术界有"梨木"和"离木"等不同的解读,但都存在问题.文章结合上下文和古代葬具用材的有关资料,认为应该读作"厉木",意思是"恶木",即贱劣之木.  相似文献   
200.
青海省女性犯罪的新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成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近几年来,女性犯罪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文章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制止女性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