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67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无思”是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理论的核心,也是贯穿其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脱胎于阿伦特对极权政治之恶的考查,反映了人的“多余性”,后来被阿伦特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问题。在道德层面,“无思”意味着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在政治层面,“无思”意味着盲目的服从。而思考活动作为人回避恶、参与公民不服从的必要条件,能帮助人重获精神和政治的自由。  相似文献   
252.
《左传》成公六年载有晋迁都新田时晋公族、重臣们的辩论,多数人主张迁到今运城盆地的“郇、瑕氏之地”,唯独韩厥力主迁往新田(今侯马市西北)。双方都列举了各自的理由,其中主张迁新田的韩厥在申述新田作为都城的理由时有一句话,“有汾、浍以流其恶”。对于“恶”字,杜注及后来的史学著作皆以为是“垢秽”、“污秽骯髒之物”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活垃圾。笔者经过细致的辨别与推敲,认为“有汾、浍以流其恶”之“恶”当是指因农业收成不好而导致的饥荒之年。  相似文献   
253.
托尔斯泰的宗教探索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尔斯泰在青年时代由信奉基督教转变为否定俄国官方的教会 ,同时开始探索和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他的宗教探索鲜明地反映在《战争与和平》等小说的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中。托尔斯泰晚年最终形成的宗教思想实质上就是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他认为消除人间罪恶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实行他的新宗教。他在世界观激变以后创作的《复活》等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新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254.
赵家祥 《江汉论坛》2002,55(9):43-47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过多方面的探讨.近年来,人们又把历史发展的动力看作一个体系或系统,对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进行研究.但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关于"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西方历史哲学家和马克思、恩格斯都十分重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近代以来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对"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不少深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合理思想,对"恶"在历史上的作用作了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255.
王阳明认为心之本体无善无恶,而能涵摄善恶,所以是至善;心之发用有善有恶,所以须为善去恶.从体用一源论出发,王阳明阐述了从体起用、从用归体的心学修养方法,并指出了人性善恶的争论在于立论的出发点不一,无对错之分,但有浅深之别.  相似文献   
256.
本文通过对《蝇王》这部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的分析 ,探讨了它的主题思想 ,即 :人性是善的 ,也是恶的 ,以及外界因素对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7.
循序渐进原则是篮球普修课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技术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再完善技术间的合理衔接与组合;最后在强对抗中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战术教学要在学生理解战术概念,把握战术配合方法的基础上,去强化攻守转换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全队攻守对抗中提高战术的应变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58.
刑法的善表现为对自由的保障和对秩序的保护,刑法的恶表现为对刑罚权的限制和对自由、财产、资格和生命的限制或剥夺。在刑事法治视阈中,刑法的善与恶及其结合具有均衡性,而我国刑法中的善与恶及其结合却表现出了偏重性。因而,实行我国刑法的善、恶以及善与恶结合的均衡性,对构建刑事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9.
"生死齐一""悦死恶生"--论庄子的生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永生,注定是智慧人生永远的渴求。生与死锻造了庄子哲学的恢弘与博大;而对死亡的沉思,更显示了一代哲人的睿智与洒脱,甚至使死亡这一人们讳莫如深的话题,也具有了美学的意义和审美的价值。一、死亡的必然性庄子在其著作中多次谈到死亡的必然性。《庄子·大宗师》明确肯定:“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杂篇·盗跖》云:“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意思是说,人的生死是必然不可避免的,就像永远有黑夜和白天一般,是自然的规律。因此,《庄子·达生》云:“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相似文献   
260.
工业社会时期理性官僚的非人格化趋向,强势官僚制对共同体结构的固化和对技术理性的膜拜,造就管理行政无法避免行政人员的道德错位,"行政之恶"现象滋生蔓延。为扭转这一局面,需要在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的审视下,对管理行政及其科学管理范式进行细致地反思与批判,在服务行政本体论的追寻过程中,探求道德社会的建构逻辑;在伦理觉识与启蒙过程中,通过道德管理实现对社会管理价值体系与行为逻辑的修正,建构由道德权威统合下的社会秩序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