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日语中有很多混乱的用法,比如 "ら抜き言叶"、"う抜き言叶""っ抜き言叶",当然也包括本文所要分析的"さ入れ言叶".这些混乱用法多数是由于年轻人对日本标准语使用不规范而产生的,在这众多的混乱中,有的由于对日语的发展起到了更良好的作用而被人们接受,而有些则是地地道道的乱用,需要我们加以防范.而"さ入れ言叶"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282.
蔡玲 《南方论刊》2013,(6):91-92
风之谷是宫崎骏的成名之作。《风之谷》一经推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应。故事背景设在1000年以后现有文明被毁灭后的地球。由于人类无休止的战争以及对自然肆意的掠夺,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而风之谷是尚未被沙漠吞没的国家之一。在《风之谷》中自然并不是可爱的自然,巨大的虫子、瘴气、被污染的土地、长满有毒胞子的树木。人类对自然过度的开发导致了这一切。人与自然的均衡关系一旦被打破自然的灾难便会接踵而至只有以其他物种的共存作为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才能走出愈演愈烈的生态恶循环。  相似文献   
283.
一般认为,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形成于内战之后至20世纪初。但新生命的源头在内战之前的高教改革中都已见端倪,而变革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实用的、学术的课程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人文课程,选修制逐渐被接受。本文对内战之前美国高教“课程设置”的沿革做了细致的分析,并研究了其课程演变的方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284.
《蝇王》的主题是彻底的悲痛。作者主要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这个主题。杰克的行为是人性邪恶一面的表露。蝇王首先象征了人性的邪恶的一面。拉尔夫等人理性的软弱无力,让杰克的狂热战胜的亨实使我们不得不想起20世纪理性的衰落和非理性的兴起。戈尔丁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现象,而蝇王又象征着非理性的兴起。  相似文献   
285.
姜文在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里,玩着华而不实的花巧,打乱叙事结构,混淆梦境和现实,在观众与自己之间设置障碍。通过对"他人之死"的轻松叙说,展示了一种"施虐/受虐"的自恋者临床病症,在对暴力的美学化背后,是使人屈从于本能,拒斥知性,对历史已经遗忘真相、无力反思的"平庸的恶"。  相似文献   
286.
清末与五四时期的旧派小说写作出现明显的滥恶倾向,引起新文学家的强烈批评。文章尝试较为正面地解读这一变化,认为它否定传统道德的权威性及其形而上学特点,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道德叙事观念,标志着小说叙事中道德优先论的终结。  相似文献   
287.
本文以《大师和玛格丽特》为基础文本,通过对作品中几位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分析,解析东正教文化传统下现代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世界中善与恶的交锋,并以作家布尔加科夫为个案,透视俄罗斯知识分子在转型时代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88.
李帅 《理论界》2014,(5):92-94
荀子和弗洛伊德是东西方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本文系统的分析了两位哲学家对"人性"范畴、对"恶"的理解论证,总结出二者性恶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反思了其折射出的东西文化的差异,并进一步对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现象做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89.
言论     
《金色年华》2013,(1):10-11
@槐树叶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290.
娱乐广场     
家科 《山西老年》2011,(2):32-32
荀子十五岁就离开家乡到齐国去讲学。他当过多年祭酒(即校长),又四处奔波,几乎跑遍了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天遇见一位儒生,口中念道:“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大叫一声:“差矣!应当是人之初,性本恶。”二人争辩起来。儒生说:“人生下来,本来是善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