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恶搞是我国当前各种社会存在综合作用的产物,并在一定阶段仍将继续流行下去。本文旨在剖析网络恶搞在我国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高校完善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网络监管等手段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62.
恶搞”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一大气候特征。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各种恶搞行为、作品使网络娱乐变得更加多元。恶搞成风的动因是草根娱乐的兴起、传播权的位移和个人电脑技术的普及等。这既反映出当前网民日益提升的传播意识和网络使用技能,也揭示出他们在传媒素养方面的突出问题,而推行互联网素养教育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3.
带有颠覆性和娱乐性的"恶搞"已然成为当前流行的文化时尚,并初步显示出其商业价值,而广告活动自然需要从这种新兴的媒介文化中汲取养分。而今,将"恶搞"引入广告活动已经具备了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但在其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4.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网络恶搞已成为年轻一族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冷视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远离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其宿命的归属只能是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观照,“屌丝”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自有特殊的话语环境和文化归路。  相似文献   
65.
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让网络传播具有传播时间、传播地点的随意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无限性等特点。这种传播方式和模式的变革,让传播现象由于道德约束力的下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网络恶搞,正是在这样的传播空间滋生并快速蔓延的,其传播范围广泛,对社会道德体系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恶搞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符号学意义。具体而言,即研究符号运作背后以何种符号思维推动并以什么符号工具实现符号运作过程。将恶搞与狂欢化理论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三个层面存在相似性,从而提出狂欢化符号思维是恶搞符号运作背后的驱动力量;通过对具体恶搞文本中符号片面化、符号降解和伴随文本三种符号工具的分析,例证狂欢化符号思维这一隐含的社会文化规约是如何驱动恶搞符号运作过程的。恶搞文化现象的符号学意义在于,在后现代主义观照下,以“狂欢化”符号思维主导的恶搞符号运作通过夸张、讽刺、搞笑等外显表达层面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是在解构颠覆既定世界,重构新的意义世界,它隐含着对新生、创新、变革和多元化的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