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冯至早期的诗,充满了一个年轻漂泊者的悲凉色彩与孤独感,表现了一个现代人对现代人生的现代性思考。而他的爱情诗,带有西方现代冷峻的“以丑为美”的美学影响,而且与唯美主义的“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的观点相通。抗战开始,冯至欧游归来,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同时又融合了唐宋诗词清新隽永、哀婉深沉的传统。面对暴戾的战神,他连续写了二十七首十四行诗,以质询生命本真存在的姿态步入新诗的中年。在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转折点上,立起了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2.
秋天来了,窗外梧桐树的叶子潇潇洒洒落了一层又一层,我丝毫感觉不到秋 天的悲凉气息,却觉得现在是多年以来内心 感到最为快乐、充实、幸福的季节。因为去年 的这个时候身体正处在腰腿痛的恶劣时期, 每天以床为伴,身心在痛苦里挣扎,总以为 从此不能站立,将失去每一个季节里徜徉的 幸福。终于熬过来了,才知道幸福其实是很 容易的事情,只是有了去年那一段经历的缘 由,重新站立起来的感受成就了内心常常涌 动的幸福、喜悦和对周围一切包容、感激的 心理。  相似文献   
23.
从中唐开始,文学中的悲凉世道情绪与日俱增,及至两宋,文学领域中已基本形成封建后期“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伤感气氛。究其实,首先在于封建庶族地主制的确立,并未给绝大多数庶族地主文人带来真正的福音。其次,由于“国家”观念的转变,使文人陷入更为深刻的二难境地。退而不甘与进而不能的矛盾,使他们对眼前的世道显得十分悲凉无望,并因此导致了文学作品“春去人间无路”的时代伤感病。  相似文献   
24.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经典代表作,对童年的温情和人生路的悲凉进行了深刻的展现,本文主要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作品的童年温情和人生路的悲凉进行了体悟。  相似文献   
25.
晁补之的身世遭遇使他满怀苍凉激愤之情 ,其词作自然沉潜着沉咽悲凉之音 ;从文学角度看 ,苏轼的词体革新理论和实践 ,又构成了他走上沉雄幽咽一路的指导性因素。晁词从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给后世以影响 ,发挥了上承苏轼 ,下启稼轩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张爱玲小说的底色是荒凉。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人物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爱,有的只是因利益而联系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他们生活在一个荒凉的世界,体验的是苍凉的人生,摆脱不了的是悲剧的命运。研究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缺失,可以真实再现她笔下的都市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7.
郑谷一生因亲历唐末战乱漂泊,其心态带有深切的衰飒之气和浓重的悲郁底色,发为末世“悲凉”之声也就成为郑谷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郑谷性格喜静爱闲,且能于末世中恪守独善之志,故其诗充满了对隐逸的向往以及在末世纷乱中省分知足、吟玩情性的生活意趣;郑谷日常以诗为业,他继承了贾岛、姚合的“苦吟”作派和“逃禅”习气,发为末世清幽孤寂之吟,其中也不乏僧禅韵味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歌是在80年代先锋艺术“去政治化”、“去意象化”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其自身也经历一个由陌生化逐渐到亲切化的言说过程。90年代乡土诗歌有几个明晰的特点:从90年代初的家园回望血亲指认,9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了地域性抒情史诗的谱系和意象体系的建构,由此拉开了地域特色、异域情调的序幕;90年代乡土诗歌还有一种致力于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审美追求,以“隐现”的艺术方法加入隐含寄寓,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最后,从90年代中期到后期,乡土真实时弊的一面浮现出来,乡土不再缄默,乡土诗人终于找到了自我的角色定位,以愤怒和挣扎抒写乡土的真实境遇,完成了乡土诗歌厚重悲凉的美学风格,也完成了乡土诗歌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9.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爱情所寄寓的思想"和"悲剧的结局"三个方面比较了《边城》和《小城三月》中悲凉爱情的各自不同的况味,试图通过这种比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沈从文和萧红这两位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30.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旅程中,都会有那么一段,最美的时光。这份记忆的开始,就像春天一样来的不知不觉,让人猝不及防,平平常常地来,却又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但它又像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偶尔制造出无边浩大的声势,给人一种无限的悲凉,却又使人在悲凉中,感受这震撼的场面,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