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8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2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46篇 |
人才学 | 32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254篇 |
理论方法论 | 45篇 |
综合类 | 613篇 |
社会学 | 123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寻母”意识探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19-23
就原型意义而言,贾宝玉与光源氏二人都始于一个失母的悲剧人生的预设,而又都终于一个“寻母”的人生悲剧的结局。在他们情爱人生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恋母情结”中的母性原型意味。对两位主人公的“寻母”历程追踪蹑迹,进行母性原型视角下的考察,可于中日文学文本间建立起新的对话质素,以显示中日邻邦异质文化间的同源特征。 相似文献
62.
现代女作家萧红小说中的情爱叙事呈现出灵与肉的紧张对峙,往往以主人公对爱的彻底绝望而告终。但萧红在叙事中依然涵容着对人生的无限悲悯,弥漫着悲凉的人生感悟。作者深凝而诗意的目光已超越了情爱叙事本身的范畴,深入到人的生命意识深处,使读者往往忘记了叙述层面的情爱而感受到人生的荒凉。 相似文献
63.
一个普通话很不标准的人却成为万众瞩目的"名嘴",再转而成为亚洲最大网站的副总裁:一个曾游走于时尚前沿的人却醉心于古老的中医……梁冬总在以这种跳跃式的亮相带给人们如此丰沛的惊喜。其实也无须讶异,他不过在以自己的方式追逐梦想,不断奔跑着而已。 相似文献
64.
乔春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
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小说叙述模式中,存在着革命权力秩序与性别权力秩序相互纠缠的现象,本论文从二三十年代革命+恋爱模式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入手,通过对情爱关系中的性别政治、革命女性的浪漫之爱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美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对革命女性的情爱心理中同情即爱的情爱特质的分析出发,试图呈现革命女性性别在政治权力秩序转化为情感秩序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5.
李惠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84-87
唐代的盛世局面孕育了士人们高度的自信与激昂豪放的情怀,但唐代士人并非一味地激昂豪放,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元的,即使是边塞诗人也不例外,在他们激昂豪放情怀的背后潜藏着一种颇为细腻内敛的婉约情怀,愁思袅袅的惜别柔情、难以割舍的故园情怀、生命易逝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66.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8.
文学的乡土情怀及其当代命运--兼及对农业合作化小说的一种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土情怀是文学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古老的人文关怀.历史上,文学的乡土情怀有过种种不同的变异,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乡村历史文化的言说方式.但作为完整的历史过程来看,文学的乡土情怀又异常简陋和贫乏.尤其在当代,人们还很难从没有被言说过的乡土情怀中感受到新奇、惊恐、亢奋或是震撼.与当年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文本相比,当前文学的乡土情怀甚至缺少实践理性的那种创造性想象与冲动.个体生命意识(个人主义、个人奋斗)在乡土情怀中的觉醒,并不能给人以审美的餍足. 相似文献
6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9-74
明代四大小说各具特色,论场面宏大,《三国演义》首当其冲;论结构特色,《水浒》匠心独运;论人物塑造的灵动可感,《西游记》无愧首脑;论人情事理,《金瓶梅》堪称大宗。《金瓶梅》给予中国长篇文学创作的深度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现实的态度和悲悯情怀展示这两个方面。人情现实主题决定了作品人性揭示的深切,悲悯情怀的彰显决定了作者深刻哲学思想的美学表达。《金瓶梅》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主题选择视域,丰富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文学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2-155
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体现出传统宗法专制社会大厦将倾之时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对国运的忧虑与兼济之情。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刘鹗的思想资源、政治观点和救国方略、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文学观点四个方面,探究以刘鹗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在特殊的历史变革境遇中所经历的思想巨变与应对策略,从而为揭橥新旧思想的转换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