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一个QQ群,群的名字“我们的家”,建构“走近亲人”、“解疑答难”、“悄悄话”、“炫动的青春”四大板块关注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相似文献   
102.
人生的门     
林国强 《百姓生活》2012,(12):16-16
举目抬足.生活中的门可谓比比皆是。 其实,门总是蕴含深意的。文字中“我们”的“们”字,恰恰是一人倚门而立的形象,细细想来倒也千真万确:我们一生中的每一个故事均有“门”在参与、在见证。可以这么说,门,是人生悲喜剧中无法缺少的道具。  相似文献   
103.
吴笛 《学术交流》2012,(1):160-163
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我们共同的朋友》中,娃娃装裁缝珍妮.莱恩的塑造与时装娃娃这一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份职业将珍妮放置在了一种扭曲的社会与家庭关系中,而她在外形上与娃娃的种种相似点又几乎将其形象物质化与商品化。娃娃,作为可以被购买与占有的商品和玩具,从现实到想象,从字面到象征层面,一方面展现出珍妮人格中母性与无私的成分,另一方面,也影射出其潜意识中的施虐欲、控制欲和独占欲等消极元素。因此,在狄更斯笔下,珍妮的成长也正是通过平衡这两种矛盾因素而实现的。然而,对珍妮的塑造并没有局限在这些象征与类比的意象中,作家通过强调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敏锐的直觉,充分地展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与人性的光芒。狄更斯运用娃娃这一多重性意象,既从多侧面刻画并诠释了珍妮.莱恩的形象,又最终将她从这一象征性的限定中解放出来,赋予更深层的意义与内涵。  相似文献   
104.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延续了晚清及19世纪40年代以来市民文学中的日常性叙事传统,叙事存在着趣味化的倾向,使作者的创作动因也就是作品所要表达的“工农结合”这一超验命题被颠覆和消解。文艺界组织的对这部作品的批判则是工农兵文学、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学规范在创作、阅读领域通过消除“异端”逐步建立霸权的典型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05.
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后期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具哲理性的巅峰之作。画家在这幅油画中寄寓了自己毕生追逐的生命意义。而毛姆在以高更的一生为原型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则以文学的想象和诗性的语言再现了这幅艺术巨著的创作过程,以及它给观者带来的强烈冲击,并以它作为画家一生苦苦追求的结果,使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老友》2014,(10)
正去年重阳节前的一个清晨,我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万俊华同学:我们南昌师范学校77级首届理化班同学定于重阳节这天前往福建莆田看海。33年前的同窗之谊,老同学相聚的良机切莫错过。老同学彭小平。"一听说要和33年前分别后一次面也没有见过的许多同学见面,我的心立即加速跳跃起来:这不是在做梦吧……1977年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我参加了中考,并如愿被南昌师范学校录取。重阳节的那天早上7点半,当我赶到火车站寻找  相似文献   
107.
强调集体主义,认同“我们”的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鲜明特色.“我们”成为革命文学惯常的叙事主语.从最初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的真诚信仰,到底层民众自我阶级意识与反抗的觉醒,再到革命党以“唯我们独尊”的姿态掌控文坛,“我们”的叙事可谓历经波折.总体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以表述“我们”作为阶级共同体的历史发展为使命,但在“我们”的汇流中,理性的认同越发呈现出非理性化的态势.“我们”的叙事,最终演变为对政党政治的绝对服从.“我们”的文学史,尽管充满集体主义的激情,但作为改造思想、服务革命斗争的工具,“我们”的文学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历史缺憾.  相似文献   
108.
<正>谢老师:我和丈夫从自由恋爱到结婚,感情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却也甜蜜温馨。我们俩成了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朋友、同事都对我们羡慕不已。虽然我也听说过"七年之痒",但我深信我们的婚姻就  相似文献   
109.
初尘 《现代交际》2009,(6):42-42
暧昩.永远是最能让女人意乱情迷的劫。 比缠绵远,比安分近。偋是而非的情话与示爱,让你脸红心跳,却不能笃定。心动,渴望,勾引,猜测,期待……女人天生喜欢若即若离的诱惑,几个回合下来,热情就被撩拨得没了边际,火一样蓬勃勃地烧起来。  相似文献   
110.
孙旻  郭翠 《东方论坛》2013,(3):94-100
莱考夫-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的批评质疑与讨论。讨论围绕"哲学新纪元"、"循环论证"、研究方法以及理论解释力等问题展开。尽管该理论的哲学贡献及"隐喻概念建构人类行为"的观点仍备受争议,但是关于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解释力的讨论则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