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4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162.
《禁毒法》实施以来戒毒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可以概括为:树立了全新的戒毒理念,构建了全新的戒毒体系,实践了全新的戒毒模式,完善了全新的戒毒机制,取得了全新的戒毒效果。然而,机遇总是与困难和挑战并存。戒毒理念需要转变,《戒毒条例》尚未发布,吸毒成瘾及严重,特别是新型毒品成瘾标准尚未出台,社区戒毒(康复)体制机制尚未完整构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体制尚未确定,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尚没有具体办法等困难,制约着戒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3.
毫无疑问,作为亚洲地区最成功的戒毒实践之一,虎日戒毒模式在我国西南边陲乃至整个中南半岛的山地民族中具有特别的示范意义。这是一次文化和方法论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中国各地创办了一系列戒烟医院。这些戒烟医院的兴办既是应对烟毒泛滥的产物,也与该时期政府及社会推动戒烟禁毒有着密切关联。它们分布各省,数量众多,既有官办、私立、官私合办,也有官方委托民间办理等形式。它们办理水平各异,但主要从事如下活动:强制收戒和免费戒治、开展禁烟戒烟宣传、化验和研制戒烟药物、探寻和采用适当的戒治方法等。此时期的戒烟医院对于推动戒烟禁毒以及清除毒品的危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特定社会历史环境限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65.
目前国内针对女性药物滥用成瘾人员的关注较为缺失,这不仅体现在戒毒康复的实践中对女性相关卫生护理问题的忽视及相关的理论研究的缺乏,而且在社区戒毒康复的实践中也缺乏针对性地根据女性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通过分析女性药物滥用成瘾人员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并结合禁毒社工发展现状,基于基层现有机构,主张在有限的社区戒毒康复经费中,通过社区吸纳妇联组织参与社区戒毒康复、禁毒社工连结妇联组织提高资源获取能力以及妇联组织通过专业工作方法对药物滥用成瘾人员赋权等方式,探索一条适用于女性药物滥用人员更有成效的戒毒康复之路。  相似文献   
166.
国内外研究显示,儿童期不良经历在物质滥用人群中非常普遍,早年创伤经历是多数吸毒者长期吸毒和戒毒后复吸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问卷、自编信息采集表对某戒毒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遭受童年创伤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家庭功能失调、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为主。同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其首次吸毒年龄、吸毒年限和文化程度都有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在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中要加强从创伤视角去构建该人群的心理矫治体系和工作框架;通过加强创伤心理矫治来提高情绪稳定性、改善心理困境的应对方式;加强社区和谐家庭建设的帮助力度,预防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7.
系统了解女性强戒人员的个人成长史、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心理矫治体系提供数据支撑。文章以某女子强戒所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人员基本信息调查问卷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描述性分析及方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超过40%的女性强戒人员的个人家庭关系不够和谐;(2)强迫症状较为突出,且伴随有较强烈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及睡眠饮食相关的问题;(3)心理健康状况综合检出的风险人群比例高,需要关注、重点关注、特殊关注、建议关注等四类风险人群比例占比介于1.3%~8.2%之间;(4)心理健康水平在年龄、吸毒年限、入所前从业状态、戒毒次数、在所状态、首次吸毒年龄、HIV感染等类别上呈现较强个体差异。因此,建议针对不同关注类别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个性类别差异分类分层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并建立“个人—家庭—社会”多元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禁毒工作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当代女性由于工作、社会压力增大,也开始受到毒品的侵害。因此,研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情况和影响女性强戒人员EPQ特征差异的因素,从而为强制戒毒人员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治疗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的气质类型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沟通干预方式,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心理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