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24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896篇 |
劳动科学 | 231篇 |
民族学 | 302篇 |
人才学 | 779篇 |
人口学 | 132篇 |
丛书文集 | 4280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070篇 |
综合类 | 8392篇 |
社会学 | 1320篇 |
统计学 | 7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99篇 |
2020年 | 340篇 |
2019年 | 337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222篇 |
2016年 | 354篇 |
2015年 | 578篇 |
2014年 | 1577篇 |
2013年 | 1134篇 |
2012年 | 1372篇 |
2011年 | 1543篇 |
2010年 | 1488篇 |
2009年 | 1452篇 |
2008年 | 1610篇 |
2007年 | 1256篇 |
2006年 | 1302篇 |
2005年 | 1402篇 |
2004年 | 1201篇 |
2003年 | 1113篇 |
2002年 | 1012篇 |
2001年 | 951篇 |
2000年 | 759篇 |
1999年 | 310篇 |
1998年 | 166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我国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辨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旅游业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战略 ,它既取得了巨大成就 ,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政府在旅游业中应起主导作用的几个重要领域 ,并对WTO背景下政府主导型战略工作重心的转移做了力所能及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2.
王卫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9):41-43
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 ,寻求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 ,并非企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在多种战略中必须选择和运用一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 ,从而使用各种方法 ,促使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3.
青海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改善城乡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探讨和分析了青海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思路、路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4.
在解决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中,债转股是多数企业所关注的方法之一。债转股将对减少企业债务压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有好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提高债转股质量。 相似文献
145.
尹俊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3-8
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从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30年时间里,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制定并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主张重点发展内地工业,通过均衡布局,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它是历史、时代和制度的产物,我们要辩证看待,它对今天仍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6.
《东岳论丛》2016,(10):142-149
国家区域战略承担着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的功能。以黄三角战略为例,基于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实证研究。静态模型的结果表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该地区具有明显的结构调整效应,降低了一二产业的比重,显著性地提升了第三产业的比重,推进了该地区产业服务化进程;创新有利于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降低了一三产业的比重,限制了服务业进程;而金融与政府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相反,这可能与地方政府推进战略实施的积极性较高而金融资源主要流向第二产业有关。与静态模型相比,动态模型的结果显示:国家区域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向没有变化,但对第三产业的占比及服务化进程的作用不再显著,这与黄三角处于工业化阶段有很大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发展战略由于定位不同因而会有差异化的产业结构效应,黄三角经验对其他国家区域战略实施效果的研究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分析了北京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工业发展的新思路。作者认为,北京工业发展应面向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实行大工业、大市场的一体化战略,即适当控制和强化那些具有突出优势的核心部分,而甩掉或转移扩散那些不具有优势或优势不突出的非核心部分,打造一体化的开放式跨区域主导优势产业链。当前,应着重打造八条一体化的开放式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8.
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更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举和战略选择。几年前,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写入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5年内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节能减排既是"硬约束",更是"动员令"。"十一五"期间,辽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取得 相似文献
149.
俄罗斯以远东开发为核心的东方战略的实施,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意义,这一战略将极大地增强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并作为重要力量对该地区国际关系与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的主题是俄罗斯东方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的相关性,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俄东方战略的主要政策内容和支持体制的分析。俄远东发展部的建立是其实施东方战略的重要组织标志,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1)确保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经济振兴,(2)开发方式是以政府为主导,(3)重点领域是资源深加工及相关机器设备生产、交通运输与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东方首都”建设。二是对俄罗斯东方战略与邻国中国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着重于中国因素对俄国家战略的影响,包括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两个方面。三是根据俄东方战略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0.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国策.黑龙江省作为粮食核心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已形成8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具有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资源、环境、粮种、区位、市场、农垦集群和农机与农业科研优势,具有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的强大优势和社会基础,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大有可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根主线,坚持耕地稳粮、生产增粮、科技兴粮、政策扶粮、流通活粮的方针,逐步建立和完善与黑龙江省省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粮食战略基地建设长效机制,采取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