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丁坚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3):31-32
体育教师课时费“打折”的问题是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本文试从法理学的角度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32.
就像全世界的家庭主妇都喜欢打听哪里有打折商品一样,大多数国家的老百姓常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精打细算。不管是美国、荷兰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还是韩国这样的“后起之秀”,或是越南这样刚刚尝到发展甜头的国家,普通百姓的生活都过得并不容易,他们也在想方没法多省一点、多挣一点。 相似文献
33.
1、商场规定:买一赠一,赠品、奖品不予“三包”;打折商品概不退换。 [点评意见]消费者获得赠品和奖品是以购买商品为前提的,商场已经将赠品、奖品的成本转移到了售出的商品之中。商场单方面免除自己作为出卖人应当承担的质量担保责任,免除对奖品和赠品依法应承担的“三包”责任,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限粮,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34.
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环节,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本来并不充裕的钞票。一、打折商品刺激购物欲望。打折商品低于正常的市场标价.购买它看似占了商家的便宜,当然这只是建立在“买得其所”的基础之上。如果买了一大堆派不上用场的打折商品.其结果只能是占用了宝贵的资金。因此购买打折商品要充分考虑它有无实用价值,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支出。 相似文献
35.
孙春颖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2):59-60
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带有模糊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成为说话者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有意识使用的交际手段。“一折起”和“购满 2 0 0元送 10 0元”就是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 ,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而选取的促销手段 相似文献
36.
37.
38.
每年的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至圣诞节期间,是美国传统购物季,商家倾力打折,民众购买热情非常高。感恩节第二天,商家纷纷推出尺度非常大的打折优惠,吸引大批民众抢购,戏称"黑色星期五"。2011年11月25日零时,美国各大商场门前排队等候入场的人群已长龙见首不见尾,其中不乏中国留学生的面孔,他们有的为一年之计抢购,有的顺便为代购囤货。笔者通过网络采访了几位在美留学的朋友。 相似文献
39.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阅读与作文》2007,(10):6-7
那是两年前的冬天,我为女儿买了一双打折的名牌皮鞋。米黄色、稍稍有点鞋根,虽然是旧款式,但看起来还是不错。说实话,要不是打折,我绝不会给她买这么贵的鞋。可我那14岁的女儿说太土气,不时尚。我很吃惊,也很恼火:这么大的孩子就学会挑三拣四!我想尽办法让她接受这双鞋,但直到过完那个冬天,女儿都异常固执地坚守着她那刚刚形成的让我不可理喻的审美情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0.
“打折了,错过悔一年!”“四折封顶……”在购物网站一条条促销广告的诱惑下,衣服、鞋子、包包等商品被不断地网购到家。盘点账户,才发现自己又花超了银子,消停了几天之后,上网闲逛没忍住,又开始在网上“血拼”,看着并不是自己真正急需的一堆东西,想想超支的信用卡,很多女性后悔不已,不知何时才能控制住自己的“网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