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39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欣赏中国画,我们常常会被其特有的空白之美所震撼,它美得纯净,美得富于内涵;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悟;品味文学作品,我们更会产生一种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的言已  相似文献   
52.
今天,的确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自由、个性和私人权利成为了时代的时髦,年轻人中滚动着创业当老板的冲动。不受约束,不要组织,谋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成为天经地义的话语。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忠诚、敬业、责任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主动性并不是敌对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风靡全球的商业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诠释了一种流传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带给管理者以及他们的团队很多极为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53.
从共时角度出发 ,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 ,描写石门话中“把”、“给”、“让”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突出其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4.
萧红把自身身体的受损经验投射到文本中的女性生存上去,形成了独特的身体叙事,但这并没有让她具有真正的女性主义立场,反而因为过度依赖与沉溺于女性的身体受损经验而失去了女性性别定位,从而在经历性别冒险后陷入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55.
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一位经理突发奇想.建议:“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决策层下令:将暗室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正常人,真可谓知人善任,将短处变为长处。柯达公司巧用盲人,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公司增加了利润,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良好印象。很多高索质的专业人才,都争先恐后地到柯达公司效力。  相似文献   
56.
把心儿打开     
当心中的乌云一层一层地堆积,当忧伤的阴霾霸道地独占心灵,当寂寞如影随形地跟随,当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与温暖……  相似文献   
57.
好久没看韩剧了,感觉那是被新新人类炒烂了的东西,像我这种已经褪去做FANS狂热的人不该再去学着高中生那样赶时髦了!无意当中看了朋友强力推荐的新片《那小子真帅》,不禁大呼过瘾.好看呀,不需要做过多严肃性的分析和审美上的评价.就是单纯的好看.男主角够帅,女主角够可爱!  相似文献   
58.
现代汉语“给”字句的语义类型与语义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字句源于“给予图式”,包括四个语义要素(给予者、接受者、给予动作和给予物)和两个事件(“有意给予”与“事物转移”),其原始句式义是“给予事物义”。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和功能扩展,又引申出四种语义类型:给予行为、有意给予支配、给予变化与无意给予支配。然后,从意识性、受影响性、有界与无界、实现与非实现、可控与不可控等方面分析了五种语义类型之间存在的语义关联性。最后,探讨了“给予”句式义与“给”的词汇义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得出了“给”字句的语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9.
“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在国际话语场,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充满了误读与偏见,“中国模式”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陷入了“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的解释怪圈之中。西方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的多元化解读,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意图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方法决定看法,方法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只有把方法搞对头,看问题才会不失偏颇,看法才能搞对头。科学解读“中国模式”,必选坚持“一”与“多”的统一,“变”与“稳”的平衡,“质”与“量”的互补,“中”与“西”的互鉴,“主流”与“支流”的兼顾,“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历史”与“现实”的贯通。这是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证法,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0.
普通话中的"给"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作动词、介词和助词。"给"作为动词,无论是表示"给予"的意义,还是表示"容许、致使"的意义,在盐城方言中都是用"把"来表达的,"把"还由"给予"义引申出"(女性)嫁人"的意义,然而无论"给"是作介词还是作助词,在盐城方言中都不是用"把"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