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1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1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6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409篇 |
理论方法论 | 33篇 |
综合类 | 716篇 |
社会学 | 109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抗战时期,作为抗日先锋的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肃清汉奸工作,形成了肃奸的基本特色:理论基础坚实、策略技巧灵活、肃奸网络严密、人权保障彻底。肃奸工作对抗战取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在近代中国由"乡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文学特别是乡土文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干历史语境和时代精神的变化,从五四到抗日战争,乡土文学的叙事主题经历了一个由"启蒙"到"救亡"的变化.五四时期的乡土叙事,不仅是对农民自身的启蒙,也是对在"乡土中国"之上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召唤.而抗战文学正是通过对"救亡"的叙述,最终完成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重构和确认. 相似文献
993.
端木蕻良一般被认为一位抗战文学家或者东北作家,但是1940年代初端木蕻良开始从现实、时代的主题意识离开,把自己的视角转移到个人的内面世界,而用细腻精致的叙事方式来转换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在此事实的背后存在着很现实、个人的理由,那就是妻子萧红的死亡。端木蕻良通过那种很痛苦的经历转换了以前的叙事方式。可以说抗战正在很激烈时端木蕻良就写了与抗战无关的小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初吻》和《雕鹗堡》两篇小说。 相似文献
994.
旧时称谓的“绥西”一般指包头以西的黄河“后套”地区,即巴彦淖尔盟地区。“绥南”一般指包头地段黄河以南、宁夏省以东、山西省以西、陕西省以北的地区,即伊克昭盟地区。1938年,宁夏省的八十一军等部队出兵抗战驻防地是绥西地区,如中公旗的乌布浪口、乌镇等地。而1940年5月之后,宁夏部队奉命移防绥南的伊克昭盟,在包头黄河以南的李玉山圪哒、王爱召等地驻防抗战。惨烈的恩格贝之战和王爱召之战,至今犹是宁夏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因此相关考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5.
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广东抗日军民坚持国共统一战线,在粤北地区建立了抗战基地。粤北抗战基地在物质补给、征调兵员和牵制日军等方面为全局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抗战大后方歌谣是战时后方民众革命心声和思想情感的概括和反映,也是后方民众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历史的记载和写照,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民族观念、国家意志的认同、内化与自觉践行的心路历程与实践轨迹;正是承载这种记录和反映的歌谣,又进一步促进了大后方乃至全中国民众的民族觉醒与抗战意志,从而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抗战时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心的西移,西南大后方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抗日救亡的特殊历史环境使大后方文化发展呈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性、更大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互动性。大后方抗战文化发展,保护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西南地区播下了文化种子,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大后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98.
999.
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军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2):88-94
蒋廷黻认为近代史是全世界的欧化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历史,也即是中华民族接受欧洲文化的历史。由此出发,他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来建构他的中国近代史话语。蒋氏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有很强的西方思想背景,特别是马士对他影响很大。蒋氏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又是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产物。193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及《独立评论》的政治取向是蒋氏言说中国近代史的具体语境。蒋氏希望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能为当时的抗战建国作贡献,他所写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00.
崔瑛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6):86-96
抗战的严峻态势促使战时文艺工作者积极抛却成见,广泛汲取一切有益因子,借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抗日宣传.于是通俗文艺也被纳入“抗战”叙事的洪流,并由此创生出崭新的“抗战通俗”类“变格”叙事.此类“变格”叙事不仅通过“叙事回避”达到了“叙事动员”的目的,而且更展现出了抗战文艺的多样风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