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93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489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363篇
社会学   346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陆机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将"感物"理论引入到文学创作论中。"感物"说以《易经》的阴阳之学为哲学思想基础,并在《礼记.乐记》中以探讨音乐的产生方式被正式提出,随后文人学者在文学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广泛应用。陆机继承并发展前人经验,明确提出"感物"理论,并作了详尽阐发,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大创举。  相似文献   
132.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集叙事和哲思之力,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小说"研究存在"的功能,其主旨是对人的可能性的探寻:小说通过对人类因"遗忘"而固守的伦理价值标准的解构,为充分实现生命本体体验搭建了平等的价值平台。并以此为前提,建构了人实现无限可能性的路径:因平等而自由,因自由而饱满,因饱满而逃离生命中因失去所有维度而无法体认价值感的虚无之轻。  相似文献   
133.
对我国部分普通民众进行的"公民公平感"问卷调查表明,人们在司法、医疗、住房、就业、教育、尊重和户籍制度等问题上,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过去与现在、地区间与行业间,都对社会有着基本的认同与公平感受以及较强的纳税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在引起不公平感的诸多社会现象中,人们对普通百姓看不起大病重病、贫富差距拉大和普通百姓买不起房三大问题意见集中,并把对抗大病风险的医疗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和调控房价等方面的责任与期望赋予了政府。  相似文献   
134.
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416名高中生为被试,用归因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自我调节学习问卷为工具,对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直接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产生影响;(2)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存在性别差异;(3)归因方式存在年级差异;(4)动机成分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是作为调节机制而存在的,影响到个体对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5.
13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31-235
员工情绪管理能力的强与弱,不仅影响员工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组织整体绩效的优劣。高绩效的员工不但需要具有突出的服务技巧、更高的服务智力和娴熟的应变能力,而且应该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工作中情绪的稳定以及与同事、客户之间良好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情绪管理的四个维度(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调整和情绪运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与自我效能感之间以及与工作绩效三个维度(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服务型企业员工的情绪管理、工作绩效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7.
尤炜  赵山奎 《人文杂志》2003,(2):118-123
从《尚书》中的时间标度可以看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是具体的 ,与天时物候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其中充满了“本源时间”和“时机”感 ,保持着天人之间的张力和谐。同时《尚书》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循环和永恒的两个时间维度 ,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却又和谐并存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38.
刘长庚 《江淮论坛》2003,(5):105-109
感性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本文以为:在传统的本体———认识论哲学体系中,它标识着主体的认知能力;而在当代的实践存在论哲学基础上,它却意指生命现实之当下直接的存在方式;以感性为基本特征的实践构成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这一由认识论层面的认知机能向本体论概念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对这一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9.
章亚昕 《文史哲》2005,(2):79-84
回顾新诗艺术的发展轨迹,会看到十分明显的“钟摆”形态。这种反复摆动的发展轨迹,从“外形式”角度看,新诗是从格律体到自由体,再从朗诵诗到新民歌;从“内形式”角度看,新诗是从白话诗到象征诗,再从意象化到形象化;而从内容角度看,新诗则从抒情小诗到现代史诗,再从讽刺诗到哲理诗。“钟摆”的形态,意味着新诗处于文体的草创阶段。由于草创期没有确定的文体规范,诗人就在诗感、诗观与诗运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140.
"三困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生、生活贫困生和思想困惑生(以下简称"三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目前高校关注的重点,然而相关研究甚少.该文从疏离感、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对712名大学生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将对高校"三困生"的心理援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