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1.
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农民教育观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充分认识到了农民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又提出了农民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对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12.
以大教育观的视野思考当前我国移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对于定位和把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自身内涵颇显重要。从大教育观下的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大视角横向透视和观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培养、评价等历时性过程,可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独特优势,并对其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3.
20世纪初期美国形成了在独立的工业学校或者在公立学校里设置独立的部门,为特定阶层的孩子未来能够拥有特定的职位提供特定训练的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该观念指导了其后大半个世纪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后,在知识经济和强基固本的教育改革浪潮中,社会效率职业教育观逐步走向衰微。梳理该段历史,不仅能够加深对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从理性层面思考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314.
认为教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可以起到对优良道德的传递、发展作用 ;对社会不良道德的抑制、改造作用 ;对青少年道德的直接影响作用 ;对其它社会成员的示范作用。并认为教师这种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对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明确、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职业社会声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15.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现实选择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克服传统的无视“人”的教育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316.
丛林法则内在蕴含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日益盛行的教育竞争现象实则是丛林法则对教育价值观的渗透,体现了当今教育量化、功利化、效率化的特征。在充分发挥丛林法则教育观激励性作用的同时,也要进行教育观变革,从排他型竞争向合作型竞争转变,从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实现效率性、人本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17.
提倡“大教育”思想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 要拓展教育领域、更新教育观念, 动员全民族成员为提高自身素质和整体素质而努力。  相似文献   
318.
邓小平教育理论中贯穿着一种大教育观.这种大教育观主张教育是社会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要在时代发展趋势和国际形势的宏观背景下,认识教育的地位及其意义;最终通过立法等政府行为,使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在现行社会体制中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319.
本文试图在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脉络中考察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儿童教育观.文章认为:狄更斯一系列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折射出了狄更斯的儿童教育观,即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仁爱的社会制度、人性化的学校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爱.从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中,可看出狄更斯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20.
从"生活教育"这一概念内涵的考察入手,结合学校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历史演进过程,比较众多教育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不同认识,可以揭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特质,即其教育观是开放的、系统的、动态的。并据此认为,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来构建开放的教育网络,可以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