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2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84篇
管理学   1282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210篇
人才学   238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2422篇
理论方法论   483篇
综合类   5778篇
社会学   780篇
统计学   421篇
  2024年   462篇
  2023年   1286篇
  2022年   812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76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14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本文在分析学界对政府文化职能概念界定局限的基础上,以及透析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前提下,从文化学视角,于政府文化职能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政府文化职能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宗教学界存在的对宗教学概念的理解太过泛化的倾向模糊了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人文科学,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的特殊的学科性质。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规范功能,以明确宗教学学科性质,树立宗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3.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决定了政府必须不断提升回应能力的价值选择。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如何从系统性视角审视政府回应定位、以整体性思维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值得关注。文章基于政治系统论,将政府回应全过程视为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并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背景,探索提出了以诉求信息的整合能力为基础、以公共价值的研判能力为支撑,以循证选择的决策能力为核心、以全程响应的督办能力为保障的政府回应能力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应用该“输入—输出”系统对政府回应现状与问题开展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当前政府回应存在信息整合能力仍有不足、研判专业能力仍待提升、决策转化过程存在封闭性、全程响应能力仍需强化四方面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围绕居民碳普惠这一当前“双碳”背景下的热点研究问题,从居民碳普惠的概念、内涵、作用与意义三个视角分别展开分析,提出了对绿色支付、居民碳普惠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居民碳普惠的框架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居民碳普惠“一体两翼”的框架体系,并对我国居民碳普惠发展的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内涵是研究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并与之融合于当代中国的新形态表征。随着我国经济实践的持续推进和社会建设的不断展开,学术界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争论分歧,亟需从概念界定、学科交叉、理论演进三个层次对其科学内涵作进一步的探讨回应,从而深刻理解并切实把握社会建设的本质属性及外在表征,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06.
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可行的数字化路径。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担起农业碳减排"重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运用解释变量替代法、面板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结果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民创业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实现,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但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该线以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侧面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还未突破"胡焕庸线";与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7.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数字政府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层出不穷。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关于数字政府研究的CSSCI来源期刊作为样本数据源,同时借助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发现相关主题研究成果数量在2017—2021年呈现急速上升趋势。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大数据、政府治理、电子政务等主题。未来,应该继续加强数字政府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数字政府的应用研究、关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研究,以及加强数字政府的多主体参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疫情是传染性疾病的社会化形态,是流行病学的自然规律与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的社会规律交织耦合的结果。本文基于社会系统视角,提出了疫情治理演化的分析框架,考查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疫情治理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社会的疫情治理听命于自然,依赖于文化要素对社会系统的整合性;工业社会凭借社会系统中经济、技术、组织等要素形成的强大综合能力,取得对传统疫病治理的胜利,但面对不断增长的新兴疫情风险,则显得迟滞和僵化;信息社会下,信息要素对社会系统各功能要素全面深入渗透,数据与智慧引导下的精细化治理为人类战胜新兴疫情风险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9.
公民的信息公平权益是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公民在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所享有的重要社会利益,具体包括信息平等获取、平等使用、公平分配和信息自由。由于数字化生活中社会主体的能力差异、智能科技的隐性歧视、政府市场决策的数字依赖等原因,公民主体间的信息公平失衡急剧凸显,并亟须进行“技术—法律”二元规制。针对当下该权益法律保障所存在的专门法规不足、忽视“数字人权”诉求、偏离公平的失衡样态以及缺乏可操作对策等问题,我们可对公民信息公平权益的法律保障进行如下完善:宏观方面,应基于权益损害现实,确立平等保护、倾斜保护、及时保护和合理保护原则,并将“设权保护”作为主要模式;微观方面,应从“软—硬”结合、“点—面”结合、“公—私”结合以及“权—义”结合出发建构权利体系,并从法律责任和司法救济两方面丰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0.
数字技术当前深度参与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对创作群体、生产活动、传播形式和消费语境等多方面皆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了全新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然而,有些数字文化产品过于强调技术而忽视文化的特殊性,导致出现内容生产粗糙随意、价值判断标准矮化、意识形态风险增加等问题,不能稳定地输出品位高、社会效益佳的文化产品,未来发展面临挑战。对此,数字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需要打破“注意力经济”的单一模式、改良人工智能算法的激励与推荐机制、探索文化生产评价标准的自我更新,从而推动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