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3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管理学   433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455篇
人才学   36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6527篇
理论方法论   1035篇
综合类   13407篇
社会学   1583篇
统计学   11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1466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602篇
  2011年   2276篇
  2010年   2066篇
  2009年   1590篇
  2008年   1603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238篇
  2005年   1094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926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论文学风格的地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古老且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代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十分显著和凸出的,但也呈现出泛化的特征,即主要集中在南和北两大地域风格的差异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渐趋消融,同时也在潜在强化。到了当代,却出现了多元和具象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城与城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72.
先秦两汉文学中出现的伐树折枝事象 ,往往渗透文人的生命理念。人们是从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出发去沟通人和树 ,用生命能量转换的观念去表现从树木到器具的变化。在出现伐树折枝事象的作品中 ,有的是表现道家的生命观 ,有的是展示儒家的价值观 ,尽管立足的基点不同 ,但都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关爱。乐器赋所表现的生命能量的转换 ,显示出前后一致的属性  相似文献   
7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维吾尔族研究,无论是著作的出版,还是论文的发表,古籍、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在对中国维吾尔族研究方面,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科研队伍业已稳定,但要使维吾尔族研究不断创新、持续发展,还需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74.
公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由扁平人物过渡到中间人物,由中闻人物过渡到圆形人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这是公安文学兴盛的标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5.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概念是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自我概念水平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健康的自我概念会对大学生心理、行为产生正面影响。自我概念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直接关系.应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76.
网络原创文学不大气和网络写手生存的文化背景有关,其原因有写手过于贴近生活、缺乏必要的反刍过程和写手缺乏刻骨铭心的痛苦的生存体验,以及受书写工具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77.
自1971—1975年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沙特政府提出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的三项基本任务以来,通过30年的六个五年计划和经济多元化为核心的改革,到20世纪末,国家和社会都经历了重大转型,改革巳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社会经济的许多指标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78.
杨嗣昌《沅水风光组诗》共 1 1首 ,写于乙丑 (1 62 5年 )冬日舟游沅江之时。该组诗展示了沅水下游及洞庭湖尾闾部分 1 30公里左右两岸的秀丽风光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流连 ,意境清新明朗 ,风格隽永典雅 ,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9.
小说《沙家浜》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成为近年来遭到批评最多的文学作品。但是本人认为 ,无论是京剧《沙家浜》还是小说《沙家浜》都是基于史实之上的虚构文本。前者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的“神化”色彩 ,但文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却与中国革命的现实走向相一致 ,这种复杂的形态是建国后 17年文学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 ,把虚构文本与史实对号入座的本身便是错误的。小说《沙家浜》对这种神化和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彻底颠覆。这既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消解 ,又是向世俗主义的复归 ,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消费主义时代文学的走向。小说《沙家浜》毕竟是文学文本 ,对其创作中的得失 ,应该而且必须要用文学的标准并在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讨论和争鸣 ,任何超出文学范畴的争鸣或者批判都是违背文学的自律性的  相似文献   
80.
学校、科举制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对教育制度、取士方法、官僚构成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与学术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明代的学校、科举制度作为高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以绝对统一的程式取士,禁锢思想,形式与内容上趋于僵化贫乏,不利于学术研究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但同时学校、科举制度的推行,读书人数增多,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