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毛泽东的文艺观是对马克思、列宁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认为文艺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阶级性,并为一定的政治和阶级服务;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就是文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中深刻地反映了他的文艺观,并以此实践了其文艺为革命斗争服务的主张。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上的需要就多样化了,艺术上的需求也随之多样化,势必出现纯粹娱乐性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很难以政治标准来评价其高下优劣。因此,毛泽东的文艺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2.
晚明尊情论者的文艺观夏咸淳明代后期,由于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社会新潮的涌起,加之朱明统治的腐朽,因此封建纲常名教、“礼义”“天理”大大削弱了,人性获得一定程度的解放,世风放佚,情窦大开。魏晋士大夫曾经标榜“情之所钟,正在我辈。”[1]晚明时期尤多钟情...  相似文献   
23.
贺玉庆 《船山学刊》2005,(4):156-158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异类作家,她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接受过良好的西方文化教育。她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传统文化对文艺创作的制约和影响,大胆提出异于传统的文艺观,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24.
卢梭复归并超越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从道德的角度阐述了区别于同时代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在日内瓦是否应该修建剧院等有关争论,卢梭独具只眼地指出良好政治共同体的基础不在于物质的积累与欲望的实现,而在于质朴的传统习俗与道德风尚.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和道德的堕落.卢梭文艺观的底线,是保护真诚人格不受文明社会及其扭曲人性的机制的腐蚀,促进布尔乔亚成长为富于德性与责任担当的现代公民.卢梭纠结徘徊于个人权利优先性的伦理诉求与重建社会普遍性的伦理原则之间决定了卢梭道德政治和文艺观念的思想矛盾与内在困境,也是其思想呈现多面性的源泉.  相似文献   
25.
否定主义文艺学用来分析西方文艺观局限的尺度 ,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受各种现实约束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 ,“艺术即摹仿”暴露出艺术低于或优于现实、艺术必须遵从“必然规律”、艺术源泉和知识源泉相割裂的弊端 ;“艺术即表现”暴露出不能解决中国作家表现主体和自我的素质贫困、一般性表现和创造性表现的差异问题 ;“艺术即形式”则暴露出形式的非个体化、抽象化和对象化之局限。  相似文献   
26.
书丑如此     
从儒家文艺观的角度言,丑即恶,而文质彬彬、契合中庸谓之尽善尽美也,书入野、怪、淫、邪而非蹈中道,则难以称美。而就道家美学而言,矫饰不真,雕缋满眼则丑,只有自然无为、拙朴简淡乃真美。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文学艺术思想、文学的社会作用、文学审美标准、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先秦儒学的文艺观 ,同时又从汉王朝统一后 ,思想界出现了“独尊儒术”的局面。以《毛诗序》为例 ,对汉儒们从理论上对先秦儒家关于“诗”的总结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8.
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文艺思想与其作品内容具有矛盾性。本文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分析这种矛盾性在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关系上的体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入探究王尔德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性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王尔德文学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郭沫若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人民文艺”话语建构者之一,他在1944—1947年间明确倡导“人民本位”文艺观。以往学者主要从他的政论类文章中解读这一思想的提出、变化及价值。实际上,郭沫若的历史剧《南冠草》的创作和两次修改都与“人民本位”文艺观密切相关。郭沫若认识到夏完淳所代表的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局限性,重新评价了传统士大夫精神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而在现实中推动传统士大夫阶层向革命知识分子的转变。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而建构的“人民本位”文艺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特质和艺术价值,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事业和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0.
伊瑟尔最近的学说所展示出来的文学人类学的中心问题,也即文艺需要和文艺功能的问题,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理论地位凸显出来,启示我们从人类的文艺需要这个根本问题去认识文艺的功能,它印证了马克思哲学中的人类学内涵及其对于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意义.在两相对照中我们发现,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放到人类学的理论系统中去审视,用实践人类学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文艺学观点,就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作出人类学的阐释,使之显示出深厚的人类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