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于列·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人们更多地关注其文艺理论与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而忽视了其文艺思想与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事实上,列·托尔斯泰的文艺思想与创作既包含着现实主义精神,亦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因素,比如他把艺术的本质界定为主情,推崇宗教理想,崇尚民间文学等.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列·托尔斯泰自然观的内容,从其对自然的摧崇来窥见其文艺观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72.
苏轼、朱熹文艺观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封建社会的转型期,苏轼以其自由不羁而又思无所依的文艺创作和生命实践,建立了自由文艺观;朱熹则从调整意识形态、再造封建秩序的历史要求出发,建立了理学文艺观。二者如双峰并峙,各领风骚。理清其深厚的内涵,对研究封建社会后期文艺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周亮工仕清与其一贯追求的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是一致的,其中孙承泽对他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亮工长期生活在中原,中原理学的濡染形成了他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观,其文学、书画理论及创作体现了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
徐渭以其倡求抒写真我、本色而被视为晚明文学思潮的先驱,袁宏道对徐渭的推尊强化了二人同道的印象。但徐渭的文艺观及学术思想尚有孜求中道的一面,“真我说”与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有本质的区别,徐渭所论之“我”不是一己之“我”,而是“周天地所”的“大我”。与李贽、汤显祖、公安派论文时扬情抑理不同,徐渭论文主张情与理的统一。徐渭为文有“法严”的一面而有别于“不拘格套”的公安派。《论中》七篇是徐渭孜求中道的文艺观的学理基础,对“师类”“自然”与“警惕”的态度体现了其为学孜求中道的取向。  相似文献   
75.
76.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其一生致力于教育和文学事业,他在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艺观。孔子的文论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源头,为后代文论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与参考。虽然孔子没有单独地论述其文艺思想,但是我们可以从《论语》、《礼记》等著作中,看到极为丰富的文论内容。  相似文献   
77.
由于鲁迅和茅盾都提倡为人生的文学,都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致使我们经常将二者的文艺观混淆起来。实际上,从"五四"时期,鲁迅和茅盾对文学艺术的态度便有了尽管细微、但却重要的区别。这种区别的核心之点就在于鲁迅更重视真实地表现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而茅盾则更重视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78.
省部声音     
正刘奇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鲜明的群众观点、强烈的时代观念、正确的价值理念,打牢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2014年11月19日在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  相似文献   
79.
实践性的关注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一条重要发展线索。长期以来 ,人们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区分理性认识与知性认识的意义 ,把黑格尔的理性认识等同于知性认识 ,从而以他的理性认识是精神性的而不是感性实践为由 ,抹杀其对理性认识实践性的强调。黑格尔哲学、文艺观中也包含着实践性因素 ,正确认识这一点是理解、推动马克思实践哲学美学和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理论的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0.
古代文艺美学中存在着一种以“自然”概念为核心的文艺观,苏轼作为这一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自然”概念不仅散见于他的诗文书画理论中,更为重要的是,他赋予了“自然”以本体论意义,提出了“不能不为之为工”、“无意为文”的“自然”艺术本源论,“身与竹化”、“无法之法”的“自然”创作论及“平淡”的“自然”风格论,由此使其文艺思想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