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新女性的道路问题,认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中新女性首先是旧的价值观念的叛逆者,而叛逆之后,她们又不得不寻找新的价值支撑:有些在物欲和肉欲里迷失,在形而下的欲望狂欢里沉沦;有的抓住革命这个方舟,终于获得精神的救赎;有的则流浪在毫无遮蔽的价值荒原上,在沉沦与救赎的十字路口彷徨。  相似文献   
102.
佚名 《东西南北》2008,(12):25-25
勾引也可以很有境界。中国古典爱情里,最勇敢的千金小姐对自己心仪的公子,一般是低头浅浅一笑,扔下香帕,让心有灵犀的那个穷书生去捡,然后回到楼上绣花走神或者倚门嗅梅……在那个爱情不太光明正大的"万恶的旧社会",这种示爱方式,应该是最为冰雪聪明的,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相似文献   
103.
电视剧《老农民》中的韩美丽这一悲剧性的形象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更多的思考。一个被解放的美丽自信的新女性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变成了一个丑陋的恶魔,韩美丽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韩美丽不是革命投机分子,只是因为她信仰的异化而使她的行为妖魔化,是信仰的异化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文革结束后,韩美丽之类的人面临的是一场心灵的救赎和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4.
王潇,人称"潇洒姐",新女性励志典型,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曾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直播整点新闻,曾就职干美国安可顾问公司战略传播部. 2004年,她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创业,成立目后佐道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08年发表网络红文《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2010年出版《女人明白要趁早》……  相似文献   
105.
《纯真年代》和《家》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和不尽相同的写作技巧,塑造了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人物形象,折射了东西方作家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及其制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同是上流社会的女子,又处在相近的年代,然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造就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6.
张曼 《现代交际》2014,(4):79-79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些评论家在赞扬其塑造了伟大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之外,不无遗憾地表示贝娄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是失败的。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女性往往都是性欲狂堕落狂的化身,令人觉得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可靠的。他对女性的描述是偏激的。本文作者认为贝娄所描述的女性不仅不是失败的,相反他打破了犹太男人笔下的那种传统的犹太女性形象,给予了这些女性新的形象。本文就以《赫索格》中的主要的女性人物之一的玛德琳为例来分析贝娄笔下的犹太女性新形象。  相似文献   
107.
陈霞 《理论界》2010,(8):147-149
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个"五四"新女性,她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选择了自己追求的路,但最终却是悲剧的命运。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子君的悲剧是当时整个女性悲剧命运的写照。子君等"五四"新女性的悲剧命运启示我们: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跨出追求"人"的独立的第一步;而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女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相似文献   
108.
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和郭小橹在各自作品中都塑造了有别于传统东方女性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不再“沉默”,敢于向中国父权制度和西方男权话语提出挑战.但作者对这类“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仍具有局限性,看似标新立异,实则还是无法突破“自我东方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109.
正1935年3月7日午夜,春寒料峭,万籁俱寂。上海新闸路沁园村一幢三层楼房的卧室里,一位忧伤柔弱的女子斜靠在沙发上。她缓缓地拧开了安眠药瓶,然后,把一匙匙八珍粥和着几十片安眠药片,连同不停涌出的泪水强咽下去,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奥运,一个世界性的舞台。本期我们为读者讲述的,是这个舞台的搭建者——一些在幕后辛勤工作的女性的故事。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时代奥运新女性的精神:健康、进取、乐观、梦想。是她们,让北京奥运会这个绚丽的舞台震撼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