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作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主要载体的通俗小说,在20世纪初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与作为“纯文学”的新文学不同,其现代性标志具有两个维度:物质的、商业的、市场的和精神的、人文的、审美的。前者经市场文化所催化,后者则为新文学精神所烛照。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在伴随着后现代性的现代性文学语境中写作的当代长篇通俗小说产生了畸变。其从“媚俗”和“媚雅”两个方面消解了现代通俗小说的现代性,或是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或是彻底商品化,沦为后现代的“文化工业”。为此,必须恢复和重建中国通俗小说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2.
“五四”新文学关于女性解放的一个悖论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与冲出家庭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它既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又隐含着许多不利于女性解放的消极影响。它昭示我们:中国女性解放的核心在于促进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于承认女性由其生理特点带来的一系列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的独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3.
马华新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近年来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马华新文学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对新世纪马华新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国性的多种面貌进行探讨,从马华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中华情结和汉字的文化示意作用三者中挖掘马华新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血缘关系,借以促进中国新文学与马华新文学的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4.
中国新文学演进的日趋政治化既有潜在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作家革命意识增强后的自觉追求,也有政治家出于夺取革命胜利的要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透视,新文学的政治化不可避免,这种政治化的意义有其积极的方面,但历史教训也是深刻的,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5.
尹奇岭 《晋阳学刊》2011,(4):120-125
民国时期,新文学及文化一直紧密地联系着经济利益,经济这一物质性因素与文学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驱动了新文学及文化的加速传播。也正是在共同物质利益的联结下,新文学人与文化资本家之间发生了种种关联,共同构成了新文学场域。以往对新文学及文化的解读过于强调理想的层面,相对忽略了物质层面,而物质原因往往才是解读诸多文学/文化问题背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6.
中国新文学的基本立场是俯视式的启蒙,这使它对文学接受持比较轻视的态度.虽然它也做出多种努力,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文学接受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本质是作家与读者的心灵互动.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人性和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以及趣味的需求.所以,文学接受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关联着低俗,并且,它还是文学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检验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试金石.因此,新文学需要在坚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前提下,重视文学接受.一是强化自己的民族个性,二是加强对现实大众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7.
潘水萍 《殷都学刊》2011,32(2):81-86
周作人之新人文主义文学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把儿童文学纳入新文学的宏观建构中;二、对"言志派"与"载道派"两大新文学源流的批判性反思与鉴照;三、潜心于"冷落冲淡"与"逸趣横生"的散文风格创作实践。概而论之,周作人之新人文主义文学思想强而有力地标举和昭示着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应当在"古典"与"现代"的持衡中获得新生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48.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寻求自我发展的源动力,并反过来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对这一变革加以审美的表现。面对"五四"运动的"改弦更张",中国新文学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在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感召下,"五四"新文学高扬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主要体现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自我形象的塑造,着力表现自我价值的体认和主体精神的探寻,这种努力使"五四"转型期的新文学适应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脚步,从而掀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149.
上篇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整体性的关系,前者是中国新文学这个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下篇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阶段性的关系,当代文学是极具政治性和高度组织化的文学,随着其发展显示出动态过程:由强调政治功利到注重社会功利性,由强调文学对生活的直接反映到注重更为复杂的反映形式,由创作方法的一元独尊到多元并存,由强调民族化到注重民族形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0.
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沈从文文论在客观上弥补了新文学发展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就人生观和文艺观的主要倾向而言,沈从文采取相对温和的审美论立场,以美学观点和美学方法作为文学理论的主导观念和方法,在理论上有具体针对性。其主体论批评亦可作如是观,在突出审美独特性的同时以哲学反思为特色,对人的主体特征进行艰难的论证。所长处往往蕴涵所短,这样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都源自于沈从文的文论与创作取同步前行的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