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61.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在我们新文学的历史走廊中,鲁迅似乎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不速之客。鲁迅需要在不断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不断被盘问乃至被搜身的过程中证明自己。那个一直被鲁迅嘲讽、怒骂的国粹先生却戴着桂冠,春风得意,并被委以重任;鲁迅的邻居胡适被夹道欢迎,所到之处是鲜花掌声。  相似文献   
362.
在“中国新文学”走向学科化的链条中,除了朱自清、杨振声、王瑶、沈从文等人外,苏雪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她自1932年在武汉大学开始接手沈从文留下的“新文学研究”课程,在诸多困难之下,一直坚持了六年,直至抗战爆发武大迁川.她撰写的《新文学研究》课程讲稿,内容翔实,体例规整,成为自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至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之间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63.
文化保守主义是新文学最为顽固和难缠的对手,它曾在五四时期、1990年代、2004年至今,三次掀起对新文学的批评浪潮。这三次浪潮,批评的焦点分别集中在白话文、激进主义及对中国国民性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之上。文化保守主义对新文学的批评,虽然动摇不了新文学的存在合法性,但能增进人们对新文学缺陷的认识,也有利于新文学的健康发展和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364.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文论中有意采取面目模糊的文学定义,背后隐匿了其新文学观的论述策略,即借助歧义丛生的文学定义,获得"文学革新"的自身合法性,进而阐述文学革新观。傅斯年把现代文学变革放置在中华古典文学演变的大语境内,以历史的变革惯性来论证"文学一物,不容不变";没有割裂新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关系,而是利用古典文学内在变革的规律,规训和证明新文学的存在,得出文学的进化与革新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傅斯年文学革新观的内在特质突显了文学的"时代精神",从而使文学与时代、社会建立紧密联系,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文以载道"。  相似文献   
365.
191 8年北大征集歌谣运动是在五·四“文学革命”背景下展开的 ,以它为肇始 ,开启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的进程。一批天才的文化先驱们在世界范围内激荡的文学思潮的启迪下 ,不约而同地倡导眼睛向下 ,开掘民间文学和文化 ,来构建民族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在这一运动中 ,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是三个引人注目而且成绩卓著的人物 ,同为民间文学的倡导者、研究者、开拓者 ,他们却以不同的观照眼光 ,以自己整体的文学观为参照 ,来发现民间歌谣 ,并且把它们纳入到他们对新文学的想象之中 ,所以他们的内在思想理路是不同的 ,有各自不同的旨趣和关注点 ,折射出“参差”的斑驳的差异性。透视这种差异性 ,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审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浮出历史地表”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66.
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0世纪20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战无疑是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第一话题。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往往将这一问题局限在“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争论中,其实这一论题有门户之见的宗派根源,更具有诗学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反映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初级构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过程。  相似文献   
367.
《小说月报》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沈雁冰担任主编后,对《小说月报》进行大胆改革,使之成为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新文学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都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小说月报》的改革成功,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68.
本文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阐述了普希金对中国“五四”新文学革命及新文学创作影响的时代背景和主客观原因,指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创作风格、创作精神、潜在意义为特征的宏观总体性影响,进而站在全球文艺多元化的高度,对此影响的现实意义作了理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369.
文人社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特有的文学现象,文人集结以“社团”的形式对旧文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社团”形式的新文学创作迅速地巩固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使得新文学在很短的时间内站稳了脚步,促进了现代文学成型;在社团与社团的“对话”之中拓展开了新文学的形式、内容、发展方向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构建出新文学的主体轮廓,“社团”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文学作家的心理障碍,加速了新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然而社团也以“集体”的形式遏制了社团同仁有可能的自我发展潜力,在不自觉中形成“社团暴力”。  相似文献   
370.
五四时期反对派的挑战对于新文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林纾、章士钊与学衡派从不同方面向新文学挑战,因而在现代文学史叙述中多以反对派的角色受到否定性的评价。实际上,历史是复杂的,林纾对传统失传的担忧,章士钊的民族主体性观念和新与旧、雅与俗的辩正观念,学衡派尊重传统、捍卫汉字、循序渐进的渐进改革观与内涵丰富的文学观,对于新文学来说具有程度不同的积极意义,对此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