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主观战斗精神”论是在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坛反对主观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的斗争中逐渐定型的,但它对创作主体的尊重,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对自身价值的人文关怀,其思想魅力也就不仅属于三四十年代,而应当属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  相似文献   
72.
叶烨 《学术交流》2008,(4):167-170
阿英不仅是新文学史料工作的前驱者,还是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在这一学科的发韧期,其编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和涉及面之广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1917-1927),是最早反映第一个十年期间新文学历史全景的具有较为完备体系的编著,尤其是在创作总集中他撰写了按语,从学术上给研究者以重要的指引;在史料编辑和钩沉上,给后学者以方法上的示范.他的<中国新文坛秘录>是一部很重要的历史掌故书,资料珍贵,利用价值高,资料对举的客观明晰,同样为后学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3.
在台湾新文学发展中 ,1 945年光复后创办的“台湾新生报”开辟的副刊“文艺”尤其“桥”在 1 948年间发起的一场文学论争 ,达成了两个带有全局性的重要目标 :用进步的、革命的文学消除“皇民文学”的流毒 ,占领文学阵地 ;以团结、统一的理念 ,澄清文艺思想 ,端正文学方向。这不仅给当时的台湾文坛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 ,而且为后来的台湾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今仍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4.
文章分析了鲁迅、曹禺等二、三十年代作家对父子母题的处理及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父子母题的处理在新文学中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文化意义:它既背负着反传统的精神使命,又融入了日常亲情和人生伦理的意味。这种取向的混杂使其意义显得隐晦难明。因而,疏理这种意义隐晦的情形,并借此揭示新文学在精神开掘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就成了文中之旨   相似文献   
75.
中国现代散文的源与流是现代散文研究界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分歧颇大的问题。它首先要认定“什么是散文”。在论证了这一大前提之后,本文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真正源头是古代文学中的“骚”与“赋”,而五四以来外国文学的介入又为这一文学样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因为历史如此源远流长,现代散文才可能在问世之初即表现出迥异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的繁荣。  相似文献   
76.
姚丹 《河北学刊》2008,28(4):119-122
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国语教科书,可以考察新文学进入中小学课程的状况及影响.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经过了改写,优秀作家以此来实践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进而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此外,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77.
78.
7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风集作家、文艺理论家、党组织领导、编辑等多种身份于一身,面对启蒙与革命的艰难选择,胡风常常陷入半官方半民间的尴尬境地,走了一条与左翼主流文学迥异的道路。本文从“五四”新文艺评价、民族形式讨论、现实主义理论建构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胡风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80.
郁达夫的伤感小说是时代精神的扭曲折射,是觉醒之后新路难觅的迷茫,其内在题旨是与五四精神并行的。达夫小说的伤感情调,是他个人气质,不幸经历、美学情趣和社会现状交融的结果。作者在感伤的背后热望个性解放的实现,他以自己的声音加入了五四新文学的合唱。尽管他的作品有明显的局限,但对其影响与贡献应给予于科学评价。他的主情小说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弘扬情感的真诚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