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荣圣  孟莉  胡顺娟 《职业》2020,(1):20-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一流沂蒙工匠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2.
从旧州镇传统空间形态研究入手,分析了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经济、文化冲击下旧州外部空间发生的变化,从中可以总结出今后旧州的外部空间建构应该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形态上的整体性设计、功能上的现代化设计、全局上尊重自然的设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93.
《南都学坛》2019,(2):31-38
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不仅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领域影响巨大,而且对宋代中枢格局的地域变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神宗时期宰辅进退的南北地理格局变化,还是王安石主持变法前主要交游对象的地域选择,以及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而引起的北宋新旧党争中的地域因素,均可看出王安石变法对宋代中枢南北地域格局和南北地域之争的重要影响。由此可知,地域因素是北宋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这种南北地域观念一直影响着宋代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94.
反“藏独”     
度过寒冬的人,最懂得阳光的温暖。———作为昔日的农奴,西藏百姓谈及自己在新旧西藏中的经历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感慨。  相似文献   
95.
蒋宝麟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7-25,33,155,156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对乡村建设运动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研究范式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影响,其评价标准出现从"革命"到"现代化"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的同时,当时知识界关于乡建运动的思想论争也随之而来。返回历史语境之中,探求时人的思想言说,可以发现乡村建设运动中的"革命"和"新旧中西"等问题的原初涵义及其对现实评价所产生的影响,以此揭示出研究过程中历史语境与现实关怀的互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96.
1919年初,在新文化运动所引发的新旧之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张东荪与傅斯年、胡适等在《时事新报》、《新潮》上展开了一场是否应该在输入新文化的同时破坏旧文化的论争。张东荪提出在全力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持"不骂不破坏"的态度;傅斯年与胡适则强调输入新文化的同时必须破坏传统文化。在论争中,他们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对方的主张,却因此更加强了"因相近而区分"的心态,并隐隐显现出分居上海与北京的两方对新文化运动正统的争夺。在某种程度上,日趋激烈的新旧之争也并非新与旧之间的文化竞争,反倒是基于不同西方思想资源的新与新之间的竞争,表现出新文化运动本身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97.
苏轼的敌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一生中树敌甚多,他的政敌不但包括整个新党,也有不少旧党中人.事实上苏轼从未进入过旧党的权力中枢,但是他那名震天下的声望和直言无忌的性格不但使新党将他视同敌方的党魁,而且使旧党中的不端之士将他看成通向宰执宝座的最大障碍,从而不约而同地将他视若仇雠,对他进行无休无止的诬陷、迫害.如果说从友人的身上可以发现苏轼的某种性格特征,那么在敌人的身上就可以反衬出苏轼的这些特征.忠谠与奸邪、直率与狡诈、坦荡与阴险、善良与凶恶,这些互相对立的性格特征,往往分属于势不两立的双方.本文考察了苏轼的敌人以及他们视苏轼为敌的缘由,为我们深入观察苏轼的性格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角度.此外,才高招忌也是苏轼树敌甚多的重要原因.苏轼的敌人中不乏忌恨其盖世天才而由忌生恨的人物,这也为我们理解苏轼的才学和成就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8.
猗卢“总摄三部,以为一统”,并未一举实现对原拓跋东、中、西三部的深度整合。南部的设立,在对汉人、乌桓人占相当比重的原中部属众实现集中迁徙和管控的同时,也成为猗卢尝试打破原三部结构的突破口。猗卢由西部进驻中部后,南部成为两重新旧之争的交汇处,故猗卢末年的动乱最终以南部叛乱的形式爆发出来。猗卢“总摄三部”之际,除以六脩统领南部外,应还分别授予了普根、郁律对东、西两地的监管职权,由此决定了猗卢死后三人先后夺得拓跋君位的历史走向。猗卢的“总摄”“一统”以及相关措置,为拓跋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帝制国家的迈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99.
随着英语新课标的颁布和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在新理念基础上编写的各式教材的新版本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外研社(山东省专用)的两版小学英语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掌控程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正2013年,珙县县委举办的六五普法、12·4法制宣传,两次大型的普法活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珙县掀起了法制学习的浪潮。这表明群众在维护合法权益的时候纷纷向政策法规靠拢。而这些权益往往涉及到多个责任部门,难免会出现权责不清、疑难交叉政策解读、新旧法规的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