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7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42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1.
在当代中国社会,由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成分,代表了在族群分类上的国家话语.然而,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关于族群符号分配的国家话语和乡村社会关于族群身份识别的地方性知识之问,可能存在某种张力.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家设立满族自治单位等原因,在乡村满族社区出现一种现象,相当规模的汉族人口将民族成分正式变更为满族.为此,乡村草根社会针对混淆的族群身份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策略,用以区分当地人视野中不同类别的“满族”.本文以吉林省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为例,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912.
大理邓川坝子“白回”族群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时期进入邓川坝子的回回人,由于长期与白族为主的世居民族共居生活,在以族际通婚为主要方式的族际文化交融中,逐渐采借和接受了许多白族文化的特质,导致其族群外部边界的改变;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坚守着伊斯兰信仰,从而有效地维系了族群的内部边界,即认为"自己是回族穆斯林"的族群认同和意识.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兼有明显白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特征的"白回"族群.  相似文献   
913.
贵州安顺屯堡是明朝洪武年间为平定西南,朝廷派驻军队而形成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对隔离的区域。本文从社会历史背景与实地调查现状分析屯堡的族群以及族群意识的变迁。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屯堡族群意识从强化到弱化,在旅游开发中,随着屯堡文化成为发展旅游的支柱产业,从旅游开发中看到实际的经济利益,族群认同重新被建构起来,族群意识重拾并被强化。族群关系随着族群意识的变迁,从对立到缓和到无猜,屯堡文化成为当前屯堡族群认同的符号而走向区域化,族群边界淡化,族群关系也逐渐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914.
上海租界寄居生活的生命体验刺激了沈从文,使他体会到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处处感受租界殖民话语的凌辱。这种“生命体验”,对沈从文的心理乃至其乡土小说写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沈从文于北京时期通过乡土小说的写作实现完成的对自我苗族族群族属身份认同的立场得到了强化,他开始理性正视自己已经“重新发现”了的“本质身份”,将苗族血统族属身份的“隐蔽历史”去蔽还原,端正并将自己苗族身份的族群本位立场推向历史前台,以关于苗族的历史记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傩事信仰活动,婚恋中的民间歌谣、狩猎、龙舟、放蛊、行巫、落洞等民俗文化作为书写的中心,以苗族族群民众所具有的淳良朴素德行品性作为对“民族”文化重造的思考,塑造民族“想象共同体”集体记忆的“认知物”,进而完成对“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国家的想象性建构认同。  相似文献   
915.
四川客家是汉民族中一支比较特殊的族群,有着自己独特的族群认同意识。随着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交流,曾经相对独立并承载着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客家传统文化被日益渗透,客家族群与土著族群正日益融合。但在四川客家聚居区的移民社会中,重新整合客家传统文化并且构建客家族群认同,仍然是客家族群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强烈需要。以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文化表征为基点,追根溯源,实现四川客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新组合,是构建四川客家族群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16.
[摘要]由于藏彝走廊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川西各沟域的羌族在语言、体质外貌与文化表征上均存在差异。然而在5.12汶川地震后,羌族被大众传媒建构成为同一化和舞台化之刻板形象。这种大众印象进一步导致当地羌族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并且通过本族群的文本制作与文化展演等“信息反馈”,在媒介参与的语境下逐步建构出一种新的羌族族群性。  相似文献   
917.
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都属民族认同的范畴,但二者并非等位概念,也不必然构成正相关关系。当前,国族认同既受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发展不协调、文化发展不和谐等国内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受到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外"独立"势力、民族主义浪潮等国际因素的干扰和侵蚀。我国民族问题现状决定了只有着力推进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各族成员的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有效提升族员的国族认同。  相似文献   
918.
族群认同的概念及其和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一个典型个案的调查和分析,阐述了现代族群的特征.在中国,族群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导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19.
王小霞 《民族论坛》2012,(10):48-52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游牧维吾尔族族群达里雅布依人的历史渊源、受教育状况、宗教信仰、节日文化、婚俗,社会文化生活。提出人类社会依赖农业生存与依赖牧业生存的对等性,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相对性和现代社会中小型文化存在的可能性和真实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920.
历史上的骆越族群曾经为中国百越族群的一支,是战国至汉代时期活跃在岭南的大部族。骆越人曾经主要聚居在左右江流域和贵州西南部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所以,我在这里也并不否认骆越族群确实曾经在大明山西南麓聚居过,而且不少地名确实也是骆越地名的遗存(在西瓯骆越故地,经常可见的地名为"那xx"、"陆xx",一般可以认定这些是语言在地名中的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