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7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42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51.
近年来,对国外族群理论与族群政策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前苏联是一个民族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它的民族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鉴于此,笔者就以前苏联这个国家为典型,从族群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语言文字政策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面来进一步研究前苏联的族群理论与族群政策.  相似文献   
95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内地“文革”的影响和香港本土化意识的觉醒等原因,香港左派电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颓势。在这种氛围中,香港左派电影族群怀着爱国热情和对电影的挚爱,依然在延续人文脉流、保持写实传统、完善类型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美学贡献,并极力维系着曾经辉煌的左派文化;同时,尽管处于颓势之中,却仍在演艺人才培养、院线业的开拓及内地纪录片的发行等方面做出了产业贡献。  相似文献   
953.
从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中可以清晰地看出1958年民族改革前西盟佤族族群内部的纠纷解决机制和部落间的世仇及其秩序安排.解读西盟佤族法文化,将极大地丰富法律起源资料,帮助我们反思现代法治进路的多元性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让困倦浮躁的现代人重新审视社会异化所带来或伴生的种种弊病,重新审视现代文化及法文化的价值缺失,拓展人类对自身法律生活观察的视野.  相似文献   
954.
王本立 《兰州学刊》2010,(4):181-185
1881至1914年,约15万东欧犹太移民落户英国。从人口情况看,它使英国的犹太人口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也改变了英国犹太人口分布的发展趋势。从职业情况看,它使英国犹太人原来趋于分散或多样化的总体就业取向发生了逆转。从组织情况看,它使英国犹太族群原有的一体化局面受到强烈冲击。不过,与此同时,英国犹太族群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一体化进程。移民固然使英国犹太族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变化中的英国犹太族群也正在并且必将改变他们。  相似文献   
955.
丹珍草 《西藏研究》2023,(5):43-52+160
当代藏语文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展示中国文学“大文学观”的重要内容。藏语文学承接1400余年的藏族书面文学传统,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特性。新时期以来,当代藏语文学出现的一批优秀藏语文作家,他们能同时用藏汉、藏、英等多种语言文字创作,且有意识地采用现代藏文进行创作,使藏族原有的格言诗、寓言小说、说唱文学等传统文体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受到藏、汉、英等多语言阅读世界的关注与研究。藏语文学自身携带的古老的诗性智慧,从慈悲利众到诗意浪漫,作品充满情感力量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将藏语文学创作的“地域研究”和“族群个性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需要不断拓展藏语文学的边界,以建构多民族共同体诗学。  相似文献   
956.
国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如何建构族群认同感的问题倍受关注。本研究采用日记与文件分析法、访谈法与非参与观察法,剖析影响藏族学生族群认同感建构的国家政策情境、社区情境与学校情境。研究发现,学生族群认同感建构存在两种张力:一是国家和学校通过意识形态渗透而指定的族群认同感,二是学生通过藏族文化符号再现而声称的族群认同感。国家和学校期望学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框架下建构族群认同感,以便实现其政治与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957.
胡超文 《民族学刊》2023,(10):120-129+160
族群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界就对其进行了持续的理论探讨,并积极开展中国族群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其中,族群关系对建筑文化生成与变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澳门城市发展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色彩,是研究族群互动的经典场域。本文通过族群互动理论的视角,在简要回顾澳门历史发展过程、梳理明清澳门族群构成与互动形式的基础上,分四个时期深入剖析了1557年至1849年澳门建筑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进程,指出族群之间或和谐或矛盾的关系都会在建筑文化上体现出来,建筑文化表达的是族群互动的结果;建筑发展过程与族群生存、生产及精神等需求紧密相关;建筑是物质财富的重要体现,澳门建筑发展既与中葡两类族群的职业属性及整体经济地位有关,也与各自族群的营造传统相连;建筑文化决不仅是温文尔雅、自然和谐地形成的,更多的是在矛盾、磨合、对抗中形成的;政权稳定及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是族群互动的基石与依靠,明清澳门建筑发展过程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包容性。  相似文献   
958.
吴雪丽 《江淮论坛》2006,(5):110-113
阿来的长篇新作《随风飘散》,延续了以往作品的诗性因素和边缘化叙事,以及对于一种美丽的事物逐渐走向消亡的挽歌情调,在民族变迁的历史中透视个体和人类的宿命。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挽歌的背后,浸润了作者对个体命运和历史变迁中诗性、神性逐渐消失的焦虑,以及当边缘处的生活不断被主流生活入侵时,人性和族群精神的深度重构,并试图重建对历史、人生、民族命运的独特思考。他守护和呼唤的不仅是他的族群的而且是整个人类生存的神性和诗意。  相似文献   
959.
论壮族的族群记忆--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壮族族群现存的为族群族群中的大多数所共享的记忆形态的历史性考察,以壮族族群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延续为背景,探讨在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变幻中,壮族族群的集体记忆经历了怎样的传递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族群的自我表象施加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文化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指不同民族(或族群)相互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通常是双向的。广西贺州客家族群长期与瑶、壮等兄弟民族(或族群)聚居生活,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经过长期的文化涵化,广西贺州客家族群在语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地方客家族群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