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2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1篇 |
劳动科学 | 93篇 |
民族学 | 53篇 |
人才学 | 83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649篇 |
理论方法论 | 102篇 |
综合类 | 1586篇 |
社会学 | 213篇 |
统计学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10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227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234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一种弹性工作方式,无薪休假通常运用于企业经营困难时期,以平衡劳资利益、稳定劳动关系,部分企业在此次新冠疫情停工期间进行了无薪休假的尝试。无薪休假具体表现为“缩短工时并相应地减少工资”,其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若要引入“无薪休假”有必要厘清无薪休假实施的基础,考量我国引入无薪休假的必要性,并在考察域外无薪休假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我国无薪休假制度,重点在于劳资协商、最低工资保障与劳动监察等方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固体液体之间静电起电的机理入手,并对固液起电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根据油罐车带电的物理模型,提出一种无源静电消除装置的思想。然后对这种无源静电消除装置的等效电路进行建模,根据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出无源静电消除器的电子线路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在我国似乎形成一种所谓“涟漪效应”,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及与之相联系的群体异质不公平感的普遍存在;其次也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畅通有关。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事件触发与演化的关联性往往是通过驱动机制、认同机制、社会比较与自我展示机制和说服争辩机制交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在信息时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这些相关发生机制往往与网络极化效应直接相关,即“无直接利益冲突”极易导致网络极化效应的产生,而网络极化效应也促使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扩散。而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正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网络发生机制的作用过程。由此,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15.
16.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趋发展的今天,准确的统计信息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到企业经营者的生产决策,小到人们生活中的出行安排,都离不开准确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7.
18.
张晓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0):19-21
近年来,消费无热点成为人们对国内经济走向普遍持悲观论调的依据之一.通过对消费现状形成原因的剖折和分类,可以认为我国的消费无热点既有其客观合理性,又有一些体制因素,需要进行政策引导,以促进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9.
“婚内强奸”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2):83-85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与妻子进行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本文通过对"婚内无奸"、"丈夫豁免"的语义和历史考察,揭示了"婚内无奸"的社会基础业已丧失,"婚内有奸"观念已悄然确立,进而论证了婚内性暴力的反理性、反文明性、反道德性和违法性.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法》修订后不予处罚情形一变为三。需要全面准确分析其内在法理,为不予处罚制度的成立与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理支撑。从《行政处罚法》上关于行政处罚目的的规定,参考刑法“无罪不刑”的理论和制度,得出“无危害性不罚”之法理;从处罚便宜主义理论出发,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及“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的政策背景,得出“首违可以不罚”之法理;运用责任主义理论,结合现行《宪法》第38条,得出“无过错不罚”之法理。同时,“当事人证明”不能视为过错推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也并非以例外条款剥夺当事人的证明权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