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论意境的渊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国美学的主要范畴——意境的渊源及其特征作了全新的探索。首先结合古代文化传统,阐明了儒家的“意象说”、佛家的“境界说”和道家的“象罔说”对意境生成的直接影响。其次在阐明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意境三个主要特征,即艺术空间的无限性、审美情趣的无穷性和生命律动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22.
23.
文学典型内涵不断在发展,但是通过人物性格的认识,实现从个别、有限到一般、无限的超越。始终是其恒定不变的审美机制;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生产,文学典型显中求隐,在宣扬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暴露着被其遮蔽的真相。在对异化现实的否定、超验理想的营构过程中,文学典型可以重塑人的新感性、提升人的新境界。只要密切关注人现实的生存境遇,推动事物主要特征表现的陌生化,文学典型会不断创新,永葆魅力。  相似文献   
24.
静是王维山水诗的一大特点,同时诗人也善于描绘动态.静可以分无声之静与静态之静、有我之静与无我之静;动可分为声响之动与运动之动、客观之动与主观之动.王维的山水诗以禅入诗,以静为主,动静结合,静而不死,动而不张,理境交融,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相似文献   
25.
《阅读与作文》2008,(3):31-31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树木是适应环境的佼佼者。试想,如果树木无限地长高,那就要招来风摧、雷劈等横祸,还会造成阳光、氧、水、养料供给不足,并受到温度等限制,自身支撑能力也是大问题。拿支撑树身重量的树干来说吧,假设一棵树的长度和直径都增加到同样的倍数,而树干的抗压力是与截面积成正比的,即只能增加1万倍,因此每平方厘米的截面积上要受到100倍的负载。  相似文献   
26.
法律的要旨是为正常的社会秩序提供有效的保护,为正当的权利行使给予合理的空间,它应当是正义的张扬者,刑法的无限防卫权正是体现了这样的法律精神。对于无限防卫权的认识在学理界有一定的异议,正确认识和把握无限防卫权的价值是刑法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7.
法人能否被赋予普通合伙人资格,一直以来在学界是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与《公司法》第15条的规定也不尽一致,实务中如何适用法律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理论分析,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以及中国快速发展之自由化、多元化、开放化的市场经济要求,认为,应当赋予法人作为普通合伙人资格。  相似文献   
28.
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的形象来自老北京的风筝——沙燕。沙燕是老名字,现在的人们叫它福燕、喜燕、太平燕。  相似文献   
29.
中国民族团结的南宁经验,是整体论的理论表达,即南宁民族团结工作同大象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南宁经验提升的理论表达是一个整体的逻辑整合。南宁民族团结工作也是一个整体运作,三位一体构成的南宁市各族人民的同根同心同德的意象--“大象”意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的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气质和气度。《易·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大象无形”正是对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大象意象境界 “化成”的提升。  相似文献   
30.
集合论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03年罗素悖论的发表动摇了数学的基础以来,各国学者经过100多年的艰辛努力,仍未找到导致罗素悖论等集合论悖论的逻辑原因,数学的大厦依然摇摇欲坠。本文力图通过对对立关系原则的精确定义,和对无限概念的深入阐释,有效地揭示并系统地论证导致集合论悖论的最终的逻辑根源,以将集合的层叠概念及其数学形式的展开系统奠定在牢固的哲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