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1244篇
劳动科学   223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229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1488篇
理论方法论   383篇
综合类   4857篇
社会学   1156篇
统计学   50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879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807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恒 《南京社会科学》2003,16(12):38-43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并不是空洞的形式 ,海氏的此在也非事实性的存在者 ,二者的根基都在时间性 ,都以其绽出结构作为意识或此在的存在形式。海德格尔思想一而贯之的基本线索 (最低基准 )就是要从时间来探讨存在的意义 ;而其前提和真实含义却是要从存在来探讨时间的本性。在《存在与时间》中 ,时间性是作为整体性问题的答案引入的 ;其“将来”的特征表征的是作为整体性的“自身性”。事实上 ,“当下”才是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焦点。这与胡塞尔作为主体性本身的时间意识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从“原意识”到“眼下” ,对前对象领域的揭示 ,可以成为与法国现象学的全新的接口。需要注意的是 ,存在的动词化呈现的基本境域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世界” ,而不是实践。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首先通过对时空的考察,指出时间是内时间,空间是外空间;其次通过对现实与经验的区别,指出内时间是不可测量的,经验中可测的时间是内时间外化的结果;最后,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之四维时间的探讨,开启了从一维时间到三维时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3.
陈鸥帆 《文史哲》2007,(2):112-117
效果历史意识是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理解和解释得以展开的基础,驱动解释学循环的动力。效果历史意识涵盖文本阅读效果史、生活经验、传统以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因此它既是相对固定的整体,又是不断运动、调整、开放的结构,同时蕴含着对解读的历史先在给定性的反思,这是读者必须恪守的“效果历史原则”。效果历史意识的本质是对存在时间的经验,只有真正实现了的时间才能被经验到,从而即便过去,也能收藏在效果历史意识中,在文本解读时重返当下与文本对话,参与文本意义建构。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通过与文本的平等交流才能得以自我检视,一部经典只有不断地与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对话,才能常新长生。  相似文献   
104.
金德万 《江汉论坛》2005,3(5):137-142
人是通过创造社会生活的间隔来创造时间的.岁时节令乃是中国人社会生活时间体验的方式.对这一生活方式的历史书写抉发社会活动反映其内蕴的历史价值意义,使得社会历史变成与人类个体生活相联系的现实生命力.史家在历史书写中须经具体考察与对社会记忆的整理,发现史料中蕴藏的史实.历史书写中史识的表达要在钩玄提要,理解归纳民众世代相沿成习的,既具有历史性普遍化的岁时节令形式特征又能表述具体性地域化的节日节目实施内容,揭示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论文以书评的形式表述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05.
“寻常词语艺术化”是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的。虽然限于当时修辞的发展水平,这一课题在提出之初有其缺陷性,但是瑕不掩瑜,“寻常词语艺术化”这一理论终究在汉语修辞发展史上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指引后来者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06.
纵观马克思毕生的思想轨迹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批判旧世界"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是其最显著特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其贯彻始终的价值诉求,也是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旨趣所在。自由时间理论作为工人自身解放、整个人类解放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理论根植于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中,可以分为《博士论文》至《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至《资本论》第一卷时期、《资本论》后三卷时期,分别标志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逻辑展开、基本生成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7.
影视广告是最长于、也最多表现叙事的独特广告形式,而时间问题又是叙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影视广告叙事时间与其他文本叙事时间存在的三点差异,分别从时序、时长和时频三个层面论述影视广告叙事时间的多维形态,归纳了影视广告的三大特征:以时间来建构空间;以空间来拓展时间;综合运用画面、词语、声音等多媒介因素的和谐共振来赢取时间.  相似文献   
108.
詹冬华 《文史哲》2012,(5):17-28
中国古代时间意识与早期文学观念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意义和逻辑关联。《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体现了先秦时期时间意识与文学观念的双重转变。"天文"是"天时"的外化形式,在先民的意识和行为中经历了"自然时间神灵时间道德时间"的降解过程,它构成了"人文"的逻辑前提。"人文"追求永恒的道德典律,呈现为一种"超时间"。"天文"与"人文"都是"道"的变现形式,两者共同构成了早期文学的本源,并对后世文学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到孔子时代,时间与神灵、王权进一步剥离,呈现为一种天人相参、活泼机变的时机化时间。"人文"的内涵更加明确,主要体现为"仁义"、"礼乐"、"中庸"、"君子"等富含时间意蕴的价值新标的,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影响到孔子对文艺本质功用的认识及其时机化的解诗方式。孔子所提出的"游于艺"与"成于乐"等诗学命题具有丰富的时间意蕴,它显示了一个"时者"看待文艺本质功用的存在论视角。"游于艺"亦即"游于时",是在一种非对象化、非现成性的审美时间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取象于天时的"乐"昭示着天地大化不断创生的过程,同时也在"既济未济"、"终始"的转续中凸显生存本身的"无竟性"。孔门师徒以时间性思维解诗,多在诗歌情境的转换中引发领会仁德等重大问题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9.
刘坡 《殷都学刊》2012,(1):62-67
明代前七子派成员主要有四杰、七子、七才子、十才子等并称,由这些并称可知前七子派以四杰为中坚,其中李梦阳、何景明为首,边贡、徐祯卿次之,其他皆为羽翼。而前七子派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其他成员向李梦阳聚拢,与其交接,彼此影响的过程,因此以其领袖之一何景明和七子中最后登场的徐祯卿的加入为关键点,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考察得出前七子派初步形成于弘治十六年(1503),最终形成于弘治十八年(1505)。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梳理近年西方社会有关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研究.以工作社会学为基础分析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取向.反恩工作至上的工作伦理、时间分配的类型和性别与阶级结构下的行动策略.从公共政策方面探讨个人、家庭和国家的行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