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多年前的一个周末,收藏家马术部因公出差米到晋西地区。午饭后,他习惯性地去当地古玩一条街逛逛。  相似文献   
22.
张玮 《晋阳学刊》2005,1(1):86-92
晋西北农村在近代中国是不折不扣的"边缘地区",小农经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里的农民基本上是以传统的土地生产维持生计,他们"靠天吃饭",生产与生活水平极度低下,社会经济与文化活动单一,这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革命与日本入侵构成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农村社会的基本生态背景,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战争却耗尽了农村所有的资源和储备,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呈现出下降走势,而"地主阶层"表现尤甚,其经济地位与生活水平被极大地弱化了.  相似文献   
23.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是“晋西事变”后 ,在打退国民党顽固势力进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于 1 941年通过民主“村选”方式对基层政权进行重构 ,力求通过基层权力结构的转变 ,使得新的乡村政权成为抗日民主政府与基层社会上下沟通的“桥梁” ,进而获取民众的支持 ,达到对社会资源控制的目的。从对乡村权力主角的重塑和基层组织的再造这两个视角来审视 ,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晋西北乡村社会基层权力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4.
民俗 《山西老年》2013,(1):50-50
晋西北的岢岚县农村,人们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都要捏油灯、点油灯。乡村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派欢乐景象。  相似文献   
25.
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锐减,农业生产遭到日军严重破坏。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晋西北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各种奖励生产的政策法令,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改造“二流子”,鼓励其从事生产劳动,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合理调剂劳动力。这些措施的实行对根据地经济、社会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李春光 《中华魂》2017,(1):48-52
1938年12月20日,1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遵照党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方针,奉命率师直属队和343旅686团等部近5000人,代号"东进支队",离开晋西,奔赴山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此间,杨勇将军任686团团长兼政委。  相似文献   
27.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互助的开展情况、组织及绩效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理清当时运动的真相,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8.
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根据地的经济破坏严重,金融混乱,影响到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再加上日军对根据地的大“扫荡”,使根据地政府财政普遍存在赤字,人民生活极端困难。为了缓解这一困境,晋西北行政公署建立了西北农民银行,并发行了“西农币”,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9.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08,(2):26-27
故事斋罗贵波称盐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师开赴晋西北。时任一二○师民运部部长的罗贵波同志,一行7人来到五寨城内,在东大街南边一家较大的客栈下榻。乍看这7个人,个个精神抖擞,其中1人稍有点年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