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8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管理学   42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709篇
理论方法论   703篇
综合类   5972篇
社会学   337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726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面对“绝天地通”与“礼崩乐坏”之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政治致思。在其伦理政治致思当中,道德的维系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把经验的观察上升为先验的原则和重传统的保守倾向,则塑型了早期儒家对道德维系问题的思考。在他们看来。伦理王国的达致,不同的人在道德维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影响,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否则,不仅“礼崩乐坏”,而且天下也将“无道”可言。  相似文献   
982.
本文从经济和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具有内在关联立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重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道德精神的相容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道德进步的互动平衡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83.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984.
戴阿宝 《文史哲》2004,(6):131-137
后知识话语的建构首先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伦理诉求问题,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作为知识主体的知识分子的知识立场密切相关。如何谋求语用修辞、话语合法化以及知识主体的伦理立场的有效运作,是后知识话语建构的必要途径,也是后知识话语摒弃知识传统而建构自我所不可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985.
中国经济伦理学十大热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伦理的作用渐被关注,至90年代中期以后其话语权基本形成,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伦理学的各个层面,而且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机构、研究基地。尽管成果可观,但在涉及学科发展的许多重大甚至是关键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认真审视和梳理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对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6.
传统唯伦理性日常思维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这是由儒家伦理规范对中国传统日常思维模式的双重影响所决定的。唯伦理性日常思维本身虽有其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应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987.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众从历史“后台”向历史“舞台”前置,媒介作为国民的“养成所”,被置于民族救亡与国家建设的中心地位。在人民主权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湘报》报人提出了“报为民史”的传媒属性观、“开启民智”的媒介功能观与“志士精神”的新闻伦理观,推动了湖南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湘报》所建构的新闻思想,既接受了“民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又具有儒教的道德激情,其对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88.
赵吉惠 《阴山学刊》2002,15(4):42-46
儒学可以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的文化动力资源,能帮助营造文化的安适乐园,这是儒学的积极意义.儒学已经成为亚洲的"中心价值",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儒学不是普世文化.21世纪建构中国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中西互补,多元并存.经过整合的中国文化,应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精神,能够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9.
《阅微草堂笔记》对于一部分正面女性形象评价标准有时显得特别 ,并且表现了相当深度的人性关注 ,看起来与正统思想大相径庭 ,值得重视。但总的说来 ,这种关注的背景仍然是男权语境 ,作品肯定的正面形象 ,依然是为男性的存在而存在 ,作品着力塑造理想的标准女性 ,力图构成一种文化规范 ,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对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990.
本文从"轴心时代"的文化突破说起,强调了文化、历史的差异和多样一直就是对哲学意识中所追求的整体性、普遍性所发起的挑战;再回到黑格尔的"伟大合题",讨论如何认识我们的时代及普世伦理的问题,在道德的理论性资源相对匮乏的基础上讨论了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