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1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管理学   42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3686篇
理论方法论   699篇
综合类   5946篇
社会学   336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747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762篇
  2008年   823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近代西方思想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 ,使我国近代的商业伦理精神与传统商业伦理精神相比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重要的转型。在“实业救国”的旗帜下 ,我国近代商人的价值观中 ,逐步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管理等新的内容。比较而言 ,我国近代商业伦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突出表现在儒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所谓儒商 ,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分子气质的商人。那么 ,儒商精神指什么呢 ?施忠连先生在《传统中国商人的精神弘扬》一书中指出 ,“商人精神的核心就是经商意识”[1] ,据此推断 ,儒商精神就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经商意…  相似文献   
992.
西方自启蒙时代以来政治合法性根据辩护先后经历了三个转向:由超验-神祗向世俗-理性的转向,由决定论方法向主体间性方法的转向,由功利主义方法向契约论方法的转向。罗尔斯的政治合法性契约论解释立场,是不同于古典契约论的现代契约论立场。  相似文献   
993.
对于马基雅维里,评论家们往往忽视了其复杂性.在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中,道德和政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称之为"道德-政治"的二元对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二元对立是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马基雅维里既如同前期人文主义者,在<君主论>中大谈君主的美德;但是同时又宣称君主可以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正是他与前期人文主义者的最大相异之处.马基雅维里也因此陷入了"道德-政治"的二元对立之中.马基雅维里的这种二元对立,也给予了我们一种多元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4.
面对“绝天地通”与“礼崩乐坏”之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政治致思。在其伦理政治致思当中,道德的维系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把经验的观察上升为先验的原则和重传统的保守倾向,则塑型了早期儒家对道德维系问题的思考。在他们看来。伦理王国的达致,不同的人在道德维系中有不同的位置和影响,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道,否则,不仅“礼崩乐坏”,而且天下也将“无道”可言。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经济和伦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具有内在关联立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和道德主体的统一、重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道德精神的相容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道德进步的互动平衡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96.
张申娜 《学术论坛》2007,30(7):23-26
路德宗和加尔文派是新教改革的两个重镇.从宗教伦理的发展角度进行考察,新教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天主教"善功获救"的"外向性格",到路德宗"唯信称义"的"向内用功",再到加尔文教"预定"论"内信外证"的变迁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路德的天职观和加尔文的"预选"说分别赋予世俗职业和从事职业的劳动者以神圣的意义,这两者前呼后应,形成了韦伯称之为催生"资本主义精神"的"入世禁欲主义"的新教伦理.  相似文献   
997.
戴阿宝 《文史哲》2004,(6):131-137
后知识话语的建构首先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伦理诉求问题,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作为知识主体的知识分子的知识立场密切相关。如何谋求语用修辞、话语合法化以及知识主体的伦理立场的有效运作,是后知识话语建构的必要途径,也是后知识话语摒弃知识传统而建构自我所不可回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经济伦理学十大热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伦理的作用渐被关注,至90年代中期以后其话语权基本形成,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伦理学的各个层面,而且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机构、研究基地。尽管成果可观,但在涉及学科发展的许多重大甚至是关键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认真审视和梳理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中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对我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传统唯伦理性日常思维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这是由儒家伦理规范对中国传统日常思维模式的双重影响所决定的。唯伦理性日常思维本身虽有其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应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00.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主权”观念基础上的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归属,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其在实践中往往演化为建立和发展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在民族主义话语中,作为“人民”的民众从历史“后台”向历史“舞台”前置,媒介作为国民的“养成所”,被置于民族救亡与国家建设的中心地位。在人民主权的民族主义话语中,《湘报》报人提出了“报为民史”的传媒属性观、“开启民智”的媒介功能观与“志士精神”的新闻伦理观,推动了湖南新闻思想的近代转型。《湘报》所建构的新闻思想,既接受了“民权”等现代价值观念,又具有儒教的道德激情,其对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