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2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0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6篇 |
人才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132篇 |
理论方法论 | 18篇 |
综合类 | 407篇 |
社会学 | 55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觏所著《易论》十二篇,不仅标示出宋代易学义理之端绪,且反映出其坚持自身的学术个性及提倡以《周易》阐扬儒家学理的用心所在。李觏之易学重经世、重人事。他治《易》不徒托空言,将学《易》、解《易》及用《易》看成是一门观察人事兴衰,社会治乱的大学问,突出了《周易》作为经世之书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承贵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4):80-88
李觏佛教思想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3.
王煜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4):89-92
李觏倡导礼让和礼治,主张传播儒家礼学以压制佛道两教。李觏痛感同胞对佛寺道观过度热情,对孔庙祖庙反为冷漠。他的理想社会是有祖端无寺观,让人们免除佛道诱惑。他谴责儒者失职,让佛道两教乘虚而入民心。他排斥僧、道于士农工商四民以外,并罗列了佛道两教十项害处。 相似文献
4.
胡迎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4):117-123
李觏的志节与境况,决定了他的论诗主张,其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六类:交游、时事、咏史、咏物、写景、咏怀。颇受皮日休、韩愈等人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这种同与异和宋诗风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傅林辉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4):164-169
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抚州市区内李觏的遗存和历代祭祀情况作简要、客观的记述介绍,为李觏的研究者提供资料参照,其中,“龙马书院”过去少有提及,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延寿《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中重要的两部史书,其倾向统一的历史观曾获得广泛好评。本文试图对李延寿倾向统一的历史观以及它与二书修撰得失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腾空是唐中期庐山著名女冠,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历史地位。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深入分析,作者发现她可能在天宝末年便从长安转赴庐山,直到贞元年间逝世前一直隐居匡庐。李腾空在庐山修道期间获得诗人李白和官员柳浑等人关注,死后通过柳浑的推荐获得以唐德宗为代表的官方赞许。李腾空为庐山留下的昭德观等道教遗迹成为后世览胜怀古、寻仙问道的圣地,同时由她身上引发的文学意象也为庐山增加了特殊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长期记忆性的检验及记忆长度的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股市长期记忆的存在对现有金融理论尤其是对有效市场假设的影响,采用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R/S分析、修正的R/S分析三种方法检验了中国股市的长期记忆性。但是,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不一致,本文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记忆长度比长期记忆的存在性更重要的观点,并采用R/S分析和李雅普诺夫指数两种方法计算了深沪两市的记忆长度。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国的"医患纠纷"问题凸显,去年10月发生的"浙江温岭杀医"事件,迅速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此事对如何处理"医患纠纷"问题做出了批示。然而时隔不到半年之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就又出现了一起患者杀害医疗人员的恶性事件,解决"医患纠纷"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隔阂深厚至此,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帮助医患双方重建信任?除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我们的医院似乎还缺少一个角色——医务社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