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98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为现代主义美学最初的理论 ,移情论体现出人们“自下而上”通过实验心理学探明审美心理的一种企图。浮龙·李以康德美学为起点 ,试图证明美不可能是存在于主体之外的事物本性 ,美只是人观察和解释事物时采取的一种主观方式。移情的发生归根结底在于不包含任何客体信息、不存在个体思想感情的普遍化概念 ;正是这种普遍化使得主体的活动被转移到客体继而成为客体的性质 ,即主客合一。移情是知觉在把握客体形状时一种不受干扰、平衡、稳定和持续的过程。进入人的意识并且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的是移情活动中生命力所发生的变化。浮龙·李通过生命力的变化以及人对这个变化的意识解释美感 ,因此 ,美感在浮龙·李的移情说中洋溢着对生命力的兴趣和肯定。但是 ,由于无功利前提 ,这个兴趣最后只能落在对人自身肌肉运动的意识上。人们批评移情论把移情的原始动力最终归结为器官的生理活动是损害了美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72.
论李绂的生平与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朝亮 《东岳论丛》2003,24(6):88-92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任官内外,曾担任民政、漕运、典试、祭告、志书馆等职。在政治上,廉洁奉公,关心边疆,注重教育,爱惜人才,由于耿介直言,秉公执法,不随波逐流,而使得其一生三起三黜。在学术上,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颇有见地,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巨大贡献,可谓是学术事功双峰并峙。  相似文献   
73.
在朝鲜哲学、文学研究领域,都公认为李睟光是朝鲜17世纪实学思想的奠基人,其中选取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逐一地予以商榷,并认为李睟光的这种"实学思想"是在对"性理学"的批判与否定中建立起来的.根据李睟光对自己学问观--"性理上说"的概括与总结的相关资料,来求证李睟光的哲学思想不但没有对"性理学"作出过批判,而且是"终生操守"性理学"观,所以李睟光的哲学思想依然属于宋明性理学的范畴而非"实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74.
黄绍的“离桂投蒋”,就个人而言,由军事兴趣日减而转入政治领域,由军阀而从事政治。在蒋府担任要职期间,其政治能力日渐增长,个人能力不断焕发。就新桂系而言,他的离去不仅消弭了已经存在的黄白矛盾,而且其由于“在野”、“独立”的地位及国府要员的身份和“肆应”之才而在蒋桂矛盾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通过“助李竞选”和“劝白就职”为新桂系日后的“逼宫”奠定了基础。要之,黄绍的“离桂投蒋”对新桂系来说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75.
李平心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心运用唯物史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创性研究,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初,他的多部史著,无论在叙事风格还是理论框架上,都为近代史研究树立起一种全新的模式,在我国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拓荒事业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  相似文献   
76.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李觏的人生观是积极入世的,他处处以“位卑难立事,任重合忧民”为志向,科场失利后,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上,传播圣人的学说,弘扬儒家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封建社会士大夫们信奉的处世格言,也是李觏的处世信条。他认为要挽狂澜于既倒,解民生于倒悬,振兴民族,首先必须扭转那种空谈心性,不务实际的迂腐人生,树立经世致用的人生观。李觏人生观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冲破传统观念的,蔑视权贵,笑傲王侯。  相似文献   
78.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4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安排进一步做好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事项。  相似文献   
79.
李鼎铭的“精兵简政”思想是在边区经济困难,财政拮据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对于度过困难,巩固边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今天的体制改革也起着很好的示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0.
对黑李在绍兴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各地黑李生长状况差异很大.通过对各地土壤的土质、有机质、N,P,K含量及pH等指标进行测定,对其生长情况从结果性、病虫害、生长等方面进行比较、测定和研究,从而得出黑李在绍兴地区气候环境下种植的最适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